原先读鲁迅先生的杂文“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这句话总是罩在心头,拂之不去。我也总觉得鲁迅先生说这样的愤激之语,似乎怀有强烈的对立情绪,自己明明是中国人,却把自己剥离开来,站在人群的远处,冷眼无望地看着
但凡人有了阅历,有了强烈的体验,才会感到前人的话有时是多么的深透而真诚。我也渐渐感觉到能说愤激之语的人其实内心是热的,尽管眼睛是冷的。鲁迅先生对国民的爱是在内心深处的,决不是那类人,他们用华美的辞藻来讴歌,张开双臂来拥抱,而内心全然冷漠。
唯有深爱才会有绝望感。鲁迅说先生说寄希望于未来,但未来是渺茫的,谁也看不到。就像地球终究会毁灭,但“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类只能想象而绝难遭遇。因此有时说“希望”其实就是“绝望”“希望”只是鲁迅先生伟大的良知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谎言,因为先生清楚几千年来都未曾改变,也显现了一些循环反复的定律。在大定律场里,即使未来也不会有多大的改观。
单单就国民性问题,其实千年的文化积淀到我们的血液,那“劣”既然成了根,又何以能够拔除?何况千年来盘根错节,纵然鲁迅们力拔山兮气盖世,也不能取之一毫。
有时痴想,我们的民族是否本来就是把两脚种植在土地里,就像那棵历经千年的古柏,已把根蔓延深扎,而不像那些一如浮萍的马背民族与海洋民族。
但这绝对不是成为我们劣性的种种借口,尽管国人一旦犯贱总能从祖先那儿找到一些印证,诸如“脏唐臭汉”一类的说词。
我们的劣根一直还在生长,从未止息。骂官的学生当了官依然是贪,百姓依然是怕官,瞒和骗依然是存在,我们依然是那么贱台上那些成绩骄人者每每被庸众喝倒彩,那些平庸者用“我何德何能”几句漂亮的言辞也常骗得饱满而持久的掌声,还每每赢得选票。因此“不患平,而患不均”的心理依然持续。
“八荣八耻”原应是儿童的启蒙,如今却是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准绳。我们的道德水准一如股市,一路低迷,在走“熊市”
“八荣八耻”已让良知者的内心不是滋味,却成了低层领导装点门面的时髦标语,也成了无聊的人们仿词造句的恶劣游戏。人们依然做着自己见不得人的事,口里却还着叫“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
想来一向攀比跟风、立不起却输不得的国民,时时怀有阿q心态——“别人能摸得,难道我就摸不得”是的,国民一旦突破了道德底线,那便如决堤之水,人群汹汹。
因此,我们不能没有鲁迅。先生的杂文应是我们民族的“古兰经”尽管绝望,但我们还能清醒,我们可以读到脊梁发冷,对照出我们的灵魂深处的“小”来。
鲁迅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没有你
同类推荐:
市长和他的两个美丽儿媳妇、
不一样的神豪系统、
我的同学小爸爸(全)、
奴隶母亲与我这个奴隶女儿、
驭奴无双(更新至80)、
优穴攻略系统、
快穿之女配来了、
快穿之掠夺(H/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