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一个敢报,一个敢信!
“内阁都到齐了,杨公公,你那边呢?”
张居正转头看向旁边的杨金水。
杨金水笑眯眯地答道:“回张相的话,我们少府监计划局、组织局、宣教局、财政局、金融局和审计局,六家的都事都到齐了。”
张居正在杨金水下首六人脸上扫了一遍,目光炯炯,“嗯,赫赫有名的少府监六大局,六大金刚,今日悉数到了我们内阁,荣幸,荣幸。”
“张相客气了。”六人连忙应道。
别人看少府监,雾里看,觉得这个阉党执掌的内廷“敛财”机构,错综复杂,但是张居正知道,少府监看着下面的衙门很多,但真正管事的就是这六个局。
其余的招商局、农垦局、交通局,这个集团,那家银行,其实都是工商实业,专门负责赚钱。
而凌驾于它们之上,统管着数十家影响大明经济的巨型企业,从项目立项、资金运作、人事管理、互相协调、监督审计.通盘管理的就是这六大局。
毫不客气地说,少府监等于一个小内阁,六大局等于六部,其余招商局、农垦局、交通局、滦州煤铁集团、太原煤铁集团、汇金银行.等于各省布政司。
里面的机构和运作模式,名义上是杨金水一手建立起来的,实际上是他奉皇上的意思搭建起来的,做了部分微调而已。
据张居正所知,少府监的运作效率比内阁要高得多。任何有赚钱的机会,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嗅到,闭门会议讨论,很快就拍板,接着是雷厉风行。
他们的内部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惊世骇俗,却让人无比振奋。
只是内阁不能像它,因为少府监只是皇上专设的特殊机构,专事搞钱。
内阁不行,它除了搞钱,还要兼顾民生民计,地方与地方、中枢与地方、工商农的平衡.牵制多多,羁绊多多。
不过少府监值得内阁学习,那里才藏着皇上最真实的治国理念。
张居正心里轻轻叹了一口气,朗声说道。
“好了,人都到齐了,我们闲话少说,开会了。”
内阁开会现在也沿袭滦州传过来的新作风。
小会圆桌开,大会对面开。
今天这个半年经济工作总结会,级别挺高的,最低都是各寺右少卿,只来了户部、礼部、工部和太府、司农、都水、太常四寺的主佐官,外加少府监杨金水和他麾下六大金刚。
属于小会。
那就一张椭圆形的长桌子,张居正坐在中间上首座位上。左边是杨金水,右边是内阁长史张学颜。
左边下去是少府监六大金刚。他们是内阁的客人,自然要礼待,再下去是四寺正卿,打头的是都水寺正卿潘季驯。
右边下去是户部尚书王国光、礼部尚书潘晟、工部尚书朱衡,再下去是三部左侍郎,以及杨巍、庞尚鹏等管着要紧司的右侍郎。
外面东西靠墙还有两排长桌子,分别坐着四寺左少卿和右少卿,以及其他的右侍郎。
对面坐着一排,是内阁经历厅秘书处的四位秘书,负责会议笔记。
张居正继续开口:“万历二年上半年,完成了一项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全国的田地清丈以及人口普查。”
他环视一圈众人,感慨万千地说道:“田地清丈,整整搞了四年,从隆庆元年开始搞,一直到今年上半年。
抽调了四万四千六百官吏、观政和实习生,以及四万七千五百名公学和学院学子,聘请了秀才、童生、工匠等临时人员十三万三千六百人,耗费了二百七十五万圆,耗费巨大,终于看到了结果。
耗时这么久,耗费这么大,就是中间遇到了许多阻碍和曲折,甚至在隆庆三年,还在许多地区重新清丈了第二次,第三次。
这些苦,大家都知道,本相也就不在这里念叨了。
这次田地清丈,还同时进行了人口调查,也叫人口普查。
张长史,你给大家念一下初步的数据结果。”
“是!”
内阁长史张学颜开口说道:“开会前,张相跟下官说,叫我把此前大明田地清丈的数字摘要的念出来,做好对比,以便分析。”
张居正补充了一句,“没错。我们今天的会不仅要总结,还要分析。有了对比才能分析。我们要跟此前国朝的田地清丈或估算统计数据作对比,对比我们这次清丈的数据,进而分析我们的经济进步还是退步,原因何在。”
说完,他一挥手,“张长史,开始。”
“是张相。”
“洪武十四年,清丈田地为三万六千六百七十七万亩,税粮两千六百一十万石。洪武二十六年,田地为八万五千零七十六万亩,税粮三千二百七十九万石.”
张学颜看了看众人,“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户部南京架阁库的数据就是这样,但是与洪武二十四年的三万八千七百四十七万亩相差甚远。两年时间怎么可能开荒出这么多田地来?而且税粮跟洪武二十四年的三千二百二十八万石,相差不远。
再对比宣德元年的四万一千二百四十六万亩,我们相信要么是地方官虚报多报谎报大量的田地,使得洪武二十六年的田地清丈数字大为失真。”
众人面面相觑,心里有数了。
洪武二十六年,太祖皇帝快要驾崩了,那时的他喜怒无常,再加上前些年几起大案,杀了官庶军民十几万,下面的人听到他打个喷嚏,都要吓得浑身哆嗦。
为了哄太祖皇帝他老人家开心,肯定拼命地往上加数字,胡乱填。
“成化二十一年大明田地是四万八千一十一万亩,税粮二千六百五十八万石。成化二十三年,田地猛增到八万二千五百三十九万亩,税粮却降低到两千六百三十二万石。
弘治元年,田地依然是八万二千五百三十九万石,税粮却又降低了,只有一千九百五十六万石。
一直到弘治十八年,田地变成了四万六千九百七十二万亩,税粮为两千六百七十九万石。”
张居正左手指了指张学颜,示意他暂停。
“大明立朝以来,也就洪武年太祖皇帝,抽调人手,深入地方,切实清丈了田地,制成了鱼鳞册。此后再无实际测量,只是根据地方布政司、府、县在鱼鳞册基础增加减少的数字,进行整理统计。
本相认为,洪武二十六年的田地数字,以及成化二十三年,弘治元年到弘治十八年的田地数字,都是逗你玩,都是瞎鸡儿乱写的!”
最后一句话,张居正脸色涨得通红。
“大明田地有多少,好比一个家里有多少家底,这么重要的事,居然敢胡编乱写。地方和户部,一个是敢报,一个敢信!
玩呢?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他们就敢这样玩!
不仅前辈们敢这样玩,现在地方的官吏也敢这么样玩。可真是优良传统,辈辈相传!
这次清丈田地为什么耗时这么久,就是有些地方胡编瞎写,根本没去地里量,随便编个数字往上报!
以后你敢报,本相就敢征粮!你报出多少田地,户部就按多少亩征粮。征不上来,你倾家荡产给本相补窟窿!
你要是敢加派多征,锦衣卫、商业调查科、通讯社,这么多眼睛盯着,看你有多少个脑袋砍!要是逼反了地方百姓,本相直接上疏皇上,诛你三族!”
张居正杀气腾腾的一番话,让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大家在心里暗暗琢磨,张相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相不会无缘无故在会议上,当着大家的面发火的。任何一位大人物,在大众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的用意。
有些心思敏锐的人琢磨出来了。
张相下一步要对地方吏治动手了。
接到张居正的眼神,张学颜轻轻咳嗽两声,继续开始。
“正德三年,大明田地为四万六千九百七十二万亩,税粮两千六百七十九万石。嘉靖二十三年,田地四万二千八百九十三万亩,税粮两千两百八十六万石。
隆庆三年,田地四万九千一百四十五万亩,税粮两千七百九十五万石。
以上田地数字,也是户部在鱼鳞册基础上,根据地方增减算出来的。可以说有水分,但是相比弘治年间的,可以说跟真实相近。
税粮却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清点入库,户部也会再三核查确认。司农寺和都察院,也会来回复查,有虚报的水分,但是被挤得七七八八了。”
张学颜顿了下,又轻轻咳嗽了两声。大家都知道,重头戏来了。
“截止万历元年十二月三十日晚上二十四点整,也就是万历二年正月初一零点整之前,大明田地共计七万七千六百七十九万亩。”
这么多!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里藏不住惊喜和敬佩。
大家都知道清丈田地工作是多么困难,高拱在这上面吃过不少苦头,后期几乎都停止了,最后还是张居正接过手来,力排万难,继续强力推行,终于有了这份结果。
新冒出来这么多的田地,都是从宗室、外戚、勋贵以及缙绅手里硬生生地抠出来的,把他们隐匿了上百年的田地,都翻了出来。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可想而知主持田地清丈的张居正遭受了多大的压力,面临着多么疯狂的诋毁和攻击。
幸亏住在西苑里的皇上镇得住啊!
先收拾宗室,近一半的藩王除国,九成以上的宗室变为庶民,自谋生路。然后是缙绅士林,地方豪强,他们是绑在一起的。
衍圣公孔府,名下的田地除了三千亩祭田,其余的全部被勒令吐了出来。
前首辅徐阶徐公府上,只剩下挂在徐氏祠堂名下的族田三千亩,其余数十万亩田地,全部被吐了出来。
皇室的田地,各皇庄最先被清丈田地,然后统一归于少府监农垦局,组成农垦局集团公司,农场牧场,实行家庭承包制.
肯定有七个不服八个忿的,然后人头滚滚。
有好事者统计,隆庆元年,皇上成为秉政太子以来,光是因为田地清丈之事就杀了三万人,流放了近三十万人。
再加上其它大案,杀得人超过五万,流放更是超过五十万。
文治武功之隆,已经超过太祖皇帝。
只是太祖皇帝杀了那么多人,大多数被百姓们叹息,觉得有些冤屈。
皇上杀了那么多人,天下百姓们无不欢呼雀跃,齐颂英明。
除了每次都杀得师出有名,证据确凿之外,还因为皇上比太祖皇帝多了一个太常寺。
张学颜继续说道:“同时截止,万历元年收得税粮四千四百九十八万石。”
这没毛病。
张居正清丈田地,阻力为什么这么大?就是田地被清丈出来,登记造册后,朝廷就要据此收秋粮。
清丈出来的田地变多了,征收的税粮自然也就多了,否则反而不正常。
税粮不增加,清丈田地清丈了个寂寞?
“于此同时,统计得大明户籍人口,截止万历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子时,男女老少共计一万八千四百三十六万人。
其中包括新置的蒙古左右后三翼诸部,海东、静海和日南省。”
日南省是万历元年投献的占城国。
此事在国内都没引起什么太大风波,内阁和戎政府也觉得这是瓜熟蒂落的事情。
张学颜又补充了一句,“三宝郡,炎州、吕宋、苏禄诸岛,隶属于直辖区,还没有完全教化,所以人口暂不统计。炎东岛以东新近发现的元绪、方壶等岛,还在勘察期间,没法做人口统计。”
元绪岛(新几内亚岛),在被发现时被取名为三河岛。后来勘察队终于完成它的全岛海岸线勘察绘制,测绘局把数据和分图合并成一张大图,看清楚该岛全貌时,不由惊叹,好像乌龟啊。
龟岛之名便传开了,但是叫龟岛又不雅,于是测绘局就给它取名元绪岛。
元绪是龟的雅称,大家都觉得不错,便成了官方名字。
“现在是万历元年非农财政收入,也就是关税、工商税、盐茶酒专卖税以及其它杂税。还有煤铁布主要工业品产量。数字比较多,我一项项地念”
众人屏住了呼吸,满怀期望地等待着。
(本章完)
第726章 一个敢报,一个敢信!
同类推荐:
野骨(骨科1v1)、
痛感治愈(1v1 sm)、
斗罗:穿越霍雨浩,我真不是魅魔、
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
沈溪、
娇宠皇妃:殿下,我不约、
极限飞行、
私下辅导(年下师生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