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肉肉屋
首页短视频通古代,历朝历代集体泪目 121.第121章 五代结束,陈桥兵变

121.第121章 五代结束,陈桥兵变

    【五代十国的开国皇帝几乎都是平民出身,以军事起家。】
    【这些从底层走出来的皇帝自然了解民间疾苦,执政初期都能做到亲力亲为,比较敬业,但到后期却全都变了味。】
    【朱温滥杀无辜好色无度,被后世称为禽兽皇帝,而攻灭后梁的李存勖,后期也是志得意满,不思进取,因宠幸伶人懈怠政事而被称作灵官天子,还给自己起了个艺名‘李天下’。】
    【同样是位打了一辈子仗,还不能享受享受吗的典型代表。】
    ……
    李隆基一阵汗颜,天幕这是在警示自己啊。
    说来也是,倘若不是自己沉迷在温柔乡里,荒废了朝政,致使天下大乱,大唐又岂会落得这般天地?
    要是让那英明神武的太宗知晓后世出了他这个不孝子孙,将来到了地底下,自己非得脱一层皮不可!
    不行,决不能再这么颓废下去了!
    ……
    【李克用自己可能都没想到,他的十三太保中竟还能出现了两位皇帝。】
    【公元926年,河北一带发生兵变,李存勖派十三太保中排名第一的李嗣源前往平叛,没想到走到半路,李嗣源的部队也发生哗变,要求李嗣源自立为帝。】
    【面对将士们的请求,李嗣源表示自己并无反意,不顾众将阻拦,执意要亲自面见李存勖说清楚,就在这个时候,他却被一个人给拦了下来,这人就是石敬瑭。】
    【石敬瑭曾多次救过李嗣源的命,不仅骁勇还十分聪明,这让武将出身的李嗣源非常欣赏他,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石敬瑭力劝李嗣源应当顺应时势,不能犹豫不决,并表示自己愿为他做开路先锋。】
    【石敬瑭的话让李嗣源拿定了主意。】
    ……
    “敬瑭啊,你们可害苦了我。”
    大军返回洛阳途中,被迫黄袍加身的李嗣源愁眉不展的看向身边的石敬瑭。
    “你这样让我有何面目见天下人?”
    李嗣源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然而常伴在他身边的石敬瑭,却注意到对方嘴角那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
    【然而李嗣源的大军还未抵达洛阳,李存勖自己就先乱了起来,守城士兵逃散,昔日宠幸的伶人也趁机发动叛乱,一代枭雄最终竟死于伶人之手。】
    【李嗣源大军进洛阳后,在李存勖灵前称帝,但并未改国号,仍旧称唐。】
    【李嗣源是五代少有的明君,他提倡节俭,兴修水利,关心百姓疾苦,他执政时期是五代少有的稳定时期,但可惜他却是个文盲皇帝,由于自己大字不识一个,李嗣源便专门请了一个名叫冯道的大臣为他读奏折。】
    【冯道是个饱学之士,整个五代之中,他一共经历了十朝,是华夏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
    【后来冯道升为宰相,读奏者一事便落在了枢密使安重诲身上,可惜晚年的李嗣源也犯了所有五代皇帝的通病——猜忌重臣。】
    【晚年的李嗣源屡屡诛杀大臣,读奏折的安重诲也被他怀疑假传圣旨给处死了,李嗣源的无端猜忌,搞的君臣离心,父子反目。】
    【他儿子李从荣起兵造反未果,而李嗣源也最终死于惊惧之中。】
    ……
    “瞧瞧,都瞧瞧这后世的五代乱象。”
    曹操拎着酒杯志得意满的看向群臣,“如果不是天下还有我曹操这样的人,这汉末天下,还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呢?”
    说罢,他看向瑟瑟发抖的汉献帝:“陛下,如果不是我曹操,天底下还不知道有多少个像朱温这样的逆臣要害您的性命呢。”
    “如果没有我曹操,天下不知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然而臣的一片丹心,天下人不知啊!”
    ……
    【李嗣源去世,最难过的就是姑爷石敬瑭了。】
    【史书记载李嗣源死后,他悲痛不止,如丧考妣。】
    【但谁又能想到,后唐最终就是葬送在了此人的手里。】
    【其实石敬瑭原本没有反心,但岳父的去世却让他失去了庇护,继位的李从珂也架不住朝中大臣整日在他耳边说石敬瑭除亦叛,不除亦叛,于是便打算先下手为强。】
    【大受刺激的石敬瑭起兵叛乱,向契丹人求援,并向耶律德光承诺割让幽云十六州,年年进贡,以儿国相称。】
    【由于条件太过屈辱,石敬棠手下的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知远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多,只给钱就可以了。】
    【但石敬瑭坚持一意孤行,最终留下了千古骂名。】
    【正愁没理由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发兵营救石敬瑭。】
    【在击退后唐大军之后,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
    【石敬瑭也履行承诺,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从此中原北方失去屏障,门户大开。】
    ……
    “唉……”岳飞望着天幕,长叹了口气。
    大宋百姓屡屡被外贼入侵,皆自此始。
    ……
    【石敬瑭称帝的第二年,在契丹大军的帮助下攻入洛阳,后唐就此灭亡。】
    【石敬唐在位期间,对契丹百依百顺,看不惯他行径的刘知远渐渐与他离心离德,在河东拥兵自重。】
    【石敬瑭死后,契丹果然开始大肆进攻中原,继位的养子石重贵根本无力抵抗。】
    【公元947年,契丹攻陷京师,后晋灭亡。】【刘知远的心腹郭威劝刘知远趁机称帝,郭威原是李存勖的亲军,刘知远投靠后晋时郭威才前往投奔。】
    【此人勇武而又知兵法,刘知远走哪都喜欢把他带在身边,后来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改国号为汉,郭威也因从容之功成为刘知远心腹。】
    【刘知远称帝后,马上下诏禁止再为契丹贡献钱帛,并且处死还在中原的契丹人,刘知远此举深得民心,晋朝旧臣也纷纷前来归府。】
    【公元948年,刘知远病逝,临终前将儿子刘承佑托孤给了郭威等重臣。】
    【但刘承佑却对郭威这些父亲留下的老臣十分猜忌,总想找机会除之而后快,有一次他趁郭威出兵平叛,竟将他留在京城的所有家眷全部杀死,一个不留。】
    ……
    “蠢货,真是个蠢货!”
    曹操看的无语至极,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么离谱的操作。
    人家大权在握,外出平叛,你把人家留的家眷杀了,你这不是在逼别人反吗?
    “世界怎么会有如此蠢笨之人?”
    话虽这么说,可多疑的曹操实在不敢相信这世间竟有如此蠢货。
    别人在外手握重兵,怎么会有人愚蠢到杀大将家眷?
    他认为极大的可能,是这郭威自导自演的好戏,说不定留守京城的家眷是他自己派人杀害的。
    为的,就是师出有名!
    ……
    【郭威盛怒之下当即引兵攻破京城,刘承佑在逃亡途中被杀。】
    【郭威进京后,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拥立了刘知远的养子刘赟为帝。】
    【不久北方突然来报有契丹军南下的消息,郭威亲自率军出城北上,可在大军途经澶州时,士兵突然发生兵变,将一面黄旗盖在郭威身上,拥立他称帝。】
    【无奈之下郭威只好返回开封夺取政权,建立了后周。】
    【而这一幕被郭威手下的一名禁军军校记在了心里,并在将来学以致用。】
    ……
    “此个禁军军校,莫不是赵匡胤吧?”
    张飞看的津津有味,联想到天幕先前提到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不难猜出天幕中此人的身份。
    众人都向张飞投去目光,张飞纳闷道:“你们都看俺作甚。”
    众人无不面放声大笑,诸葛亮打趣道:“没想到咱们三将军还有急智呢。”
    张飞急了,瞧不起谁呢,俺张飞也是一名智将好吧!
    ……
    【郭威建国后,崇尚节俭,仁爱百姓,重用有才德的文臣,和之前几个军人政权大相径庭,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国家也逐渐富强起来。】
    【公元954年,郭威病重,由于没有子嗣,便将皇位交给了养子柴荣。】
    【柴荣原是郭威的侄子,一直追随在郭威身边,刘承佑在京城制造的那场浩劫也包括了柴荣的家人,与他同命相怜的郭威便将他收为养子,一直当做接班人培养。】
    【柴荣继位后雄心勃勃,曾立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治太平的壮志’,而且把它当作自己毕生的目标,一直都在贯彻践行。】
    【他在四处征讨的同时,还不忘体恤百姓,后周在他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五年多的时间,他败后蜀、征南唐、伐幽燕,取天下十八州,虽功绩不如秦皇汉武,但也堪称五代第一明君。】
    【而当初亲眼目睹了黄旗加身的那名禁军军校,也官至殿前都点检,成了他的心腹重臣,此人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
    【但可惜的是,随着柴荣的去世,后周的气数也戛然而止。】
    【公元959年,39岁的柴荣不幸去世,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位,此时北方又传来了契丹兵南下的消息,赵匡胤亲自率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时,军队哗变,赵匡胤被披上黄袍拥立帝,十年前的一幕再次上演。】
    【随后赵匡胤回师开封,兵不血刃地接管了后周,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至此存续了53年的五代结束。】
    ……
    “宋祖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以武将立国,却也因此而忌惮武将,影响了宋朝三百年国运。”
    朱棣望着天幕摇了摇头,虽说赵匡胤欺负人家孤儿寡母让人不齿,但宋祖的为人还是可以的,起码没有怎么为难人家孤儿寡母。
    但能够结束唐末百年的乱世,还天下一个太平,足以证明其能力。
    虽说有柴荣打下的家底最为基础,但如果赵匡胤本人不够优秀的话,是不能完成中原地区的统一的。
    想想看五代十国那么多年都没有能做到一统,赵匡胤如果不是能力非凡,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可惜就是太求稳了,讨伐四方的过程太慢了,死的又太早了。
    否则以他的能力,未必不能解决燕云十六州的隐患。
    可话又说回来了,当初柴荣大军势如破竹,先后攻占了瓦桥口和莫、瀛二州,就在打算攻取幽州之时,因病不得不收兵。
    倘若柴荣能晚死几年,或许便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中原百姓或许便能免受外族铁骑祸害。
    时也命也。
    或许历史就是这样,永远充满着遗憾。
    ……
    另一边,通过天幕的讲解,刘邦、刘彻、曹操、李世民等人也渐渐理解为何赵匡胤会选择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了。
    从李嗣源到郭威,再到他赵匡胤,一连三次黄袍加身的经历,换做谁也顶不住啊!
    赵匡胤有所担心是正常的。
    而且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皆因武将拥兵自重,赵匡胤选择重文轻武也是情有可原。(本章完)


同类推荐: 野骨(骨科1v1)痛感治愈(1v1 sm)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沈溪娇宠皇妃:殿下,我不约极限飞行私下辅导(年下师生1v1)杀死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