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大明有神器
努尔哈赤并不算太熟悉袁可立,尽管他此前就在辽东任了数年巡按、巡抚。
但是从泰昌元年一直到去年大战爆发,袁可立在辽东的表现无非是一个干练边臣。整饬边军、严明军纪、安抚边民,袁可立当然是努尔哈赤印象里的一个出色人物,但也仅此而已。
第一个直面袁可立在战场上的军事能力的,是林丹巴图尔和岱青。他们在大凌河西面被袁可立堵得寸步难进,最终才耽搁了宝贵的突围时间。
如果一切并无改变,努尔哈赤也终将直面袁可立。
当时,大明辽东也继续全部失守,努尔哈赤其实已经实现了他有辽东、联盟鞑靼的战略,大明已经岌岌可危。
而天启二年才巡抚登莱的袁可立就以山东为基地,以水师为亮点,节制麾下悍将毛文龙、水师的沈有容以战舰来往攻袭于辽东各岛,一年后收复了旅顺和金州、复州、盖州三卫周围的辽南一带。
努尔哈赤后方出现了个大窟窿,这才不能进一步继续入关。
辽南一盘棋,下活了整个辽东,由原来的节节败退丧地失城转为以攻代守收复辽南。
但他在这一带的事业也只持续了五年而已,天启六年就在党争和魏忠贤的排挤之下再次致仕。由此,大明好不容易有所起色的辽东战局走向无可避免的崩溃。
现在努尔哈赤提前见识到了袁可立的能耐,而且是被他围在自己的都城。
只见袁可立骑在马上,弯弓搭箭,一箭射在赫图阿拉城北门外的苏子河南岸。
“卸甲弃兵,过了此处泅渡过来,大明允降!”
“都督好箭法!”
“都督威武!”
袁可立“精骑射剑术,以故治兵兵练,治赋赋理,较士士服。”
听着城北的明军为袁可立喝彩,努尔哈赤目光阴沉,转身看着众人。
不光是袁可立这边城北、城西方向的中军,城西南和南面的明军也进退有度。
那边统帅的人他更熟悉一些,毕竟是去年底主持着抵挡住了他攻势的熊廷弼。
至于东面……那是最先赶到、悍勇无双的彰勇侯刘綎所部。
赫图阿拉城已经确实是被围住了,哪一面都不好突破。
“皇上……”被努尔哈赤认为可能有异心的那些三部归顺权贵里,有人被他看得心里发毛。
“敢说降的,斩!”努尔哈赤只丢下一句,“等下去!扬古利和诸英,必定会攻下乌拉城。等下去,休整好,等时机!”
破坏总比建设容易,努尔哈赤不在乎他们现在筑起的木头寨墙。
他现在更感到棘手的,是袁可立、熊廷弼每每驱使那些到这边来做工的三部弃民一边吃东西一边隔河喊话,扰乱他的军心。
跟着努尔哈赤走下城墙,扈尔汉小声说道:“皇上,这样下去……”
“再等等。”
努尔哈赤沉闷地说着,然后遥遥望了望南面。
“……等山里的雪大多化了,路好走一些。”
没错,他等的主要是这个。
要不然带着这么多人翻山越岭千里转进,谈何容易?
这里的积雪,每年大约要到三月甚至四月才会完全融化。
如今快到三月了。
扈尔汉欲言又止。
雪化了,大金的精兵确实能走得快一些,但大明追兵也能走得快一些。
现在,赫图阿拉城周围的木寨墙每一天都在延伸,变高,加固。
就像一个牢笼,带给赫图阿拉城中的女真人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这样下去,当真要突围时,士气还能剩多少?
这段时间里,又会不会出现哗变、叛降的情况?
努尔哈赤走着走着停下了脚步,小声说道:“你……装作和大伙一起商量对策……”
扈尔汉心里一震,看着努尔哈赤的背影。
“城内城外……人是不能全带走的。你也别往萨尔浒那边了,就分出许多人来,让他们不得不留下足够兵力看管他们吧……正好他们还找来那么多三部百姓做工……”
扈尔汉明白其实不仅仅只是这个意思,难道皇上是想让他装作担忧局势的样子,给那些有心投降的人撑撑腰?
如果有内应……明军可能会更松懈一点,商量约定好怎么里应外合?
苏子河北岸,袁可立回到了大帐之中。
旨意先到,俞咨皋进封为靖国公,三军士气正在顶点,人人都渴盼破城擒贼立下大功。
他采取这种策略虽然得到皇帝和枢密院的支持,但要节制住蠢蠢欲动的麾下却并不容易。
比如这年轻的千总毛文龙。
说他年轻,也已经虚岁三十四了。
他虽是军籍出身,但若非他伯父没有留下子嗣,也轮不到他来承袭他伯父在辽东海州卫的世职。
鞍山百户、辽阳千总……是袁可立到了辽东之后,渐渐发掘出他,如今把他荐任为游击将军。
此前在大凌河西面堵截鞑靼汗庭大军,毛文龙又立新功。虽然没有乔一琦一箭射杀岱青的弟弟石保那样令人惊艳,却也在袁可立的中军前面一次次抵挡了鞑靼大军的冲击。
到了这里,知道天枢营立下奇功,彰勇侯连克数寨,毛文龙哪里按捺得住?
“都督,建奴已经胆寒。他们既然只敢龟缩城中,为何不一鼓作气攻下这小城?万炮齐发,半天的事!”
“军令如山!本都督怎么吩咐,你就怎么做。”袁可立板起脸,“再去督运石料木料!”
毛文龙还是惧他的,虽然依旧心不甘情不愿地嘟哝了一句:“有人说都督这是为兄弟们着想,给他们些喘息之机,说不得还会放走他们,这样辽东就能一直打下去……”
袁可立猛然转身:“谁说?”
“……”
毛文龙迎着他锐利的眼神,随后心里发虚低下了头:“这样想的人并不少,都督。毕竟这等小城……破它又不难。还有说朝廷只叙了天枢营的功劳,是不是银钱吃紧,所以都督围而不攻。这样就算建奴降了,将士们功劳更小,都是都督运筹帷幄……”
袁可立脸色阴沉。
更长远的考虑,普通将士是难以理解的。
现在明明大功唾手可得,袁可立却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各种各样的说法自然难免。
但毛文龙面对他明确的询问而这样回答,足见他自己心里也在这样想,而且这样想的人远比袁可立想象的要多。
“你去传我将令!中军副千户以上,都来我帐中!”
有些话必须对他们说清楚才行。
明军当然不是不能迅速攻破这小城,但眼里哪能只有面前的功劳,没有将来的出路?
过去的辽东一镇才多大?
等到叶赫部西迁,建州女真被驱赶,将来的辽东镇要驻守的地盘比现在大上何止两三倍?
但大明可能扩大辽东镇的边军规模吗?要列支更多的军费吗?那样绝北患又是为了什么?
所以袁可立要尽可能利用好女真各部现成的城堡和部民,降低将来稳守此处、进一步扫荡残余反贼的成本。
还不能直接毫无顾忌地屠戮普通女真人。
地盘太大了,纯粹迁民实边又能迁来多少人?
过了不久,中军这边的将领们都聚到了他帐中。
袁可立先是环视了他们一眼,随后开口让众人一愣:“我问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如今西域断了?强汉盛唐,都控有西域,直到天山东西南北。我大明太祖成祖时,军威之盛,又哪里比汉唐时差,为何没有拿下西域,而是只筑了嘉峪关,设了七卫?”
这些将领们大多不懂这些,更不懂为什么右都督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个。
“没人!”
袁可立说着,随后向他们讲起故事来。
汉唐时的关中还是政治经济中心,那个时候的河西走廊,汉民也不少,商路繁荣,包括土地也能产更多粮食。
但是唐末之后,那边先是有了个西夏。不像汉民那么精耕细作,土地破坏就已经足够严重了。
而后蒙元席卷中原之前,是先灭了西夏的。
以蒙元当时的做派,屠戮何等之重?后来又人分数等,横征暴敛,内乱不休。到了元末,更是又大战许多年。
“洪武五年,颖国公、宋国公率军自西路北征。那一年三路大军北征,只有西路七战七捷,难道是西域难打?大军所到之处,丁口已经所剩无几,汉民更是少之又少。打下来了又如何?”
以袁可立的见识,自然知道还有另外的原因。比如说大明的主要敌人已经不像汉唐时一样所处位置更加偏西,而是到了大兴安岭西面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一带。
西域诸国对当时的大明也是恭顺的,矛盾并不大。到了瓦剌被鞑靼赶到西面去,他们与鞑靼并不会联手,大明更犯不着远征西域破坏平衡局势。
但仅就开疆拓土而言,明初时的西域确实是人口太少了,承载不住太多边军长期驻守更遥远的地方。
“如今辽东也是一样。”袁可立十分肯定地说道,“建州女真一定会被平定,但将来如何守稳这边,不让他们再次为患?宪庙时犁庭扫穴过,百年一过,女真人又繁衍生息,甚至如今建国妄称皇帝!地盘打下来容易,守住才难!”
锐利的目光一个个看过去,袁可立缓缓训诫:“我知道许多将士心里都有想法。泼天大功近在眼前,为何不攻?但何必徒耗性命强攻?何必只盯着眼前功劳?朝鲜如今也叛了,甘肃陕西宁夏,如今百姓又多了些。想立功,难道只有辽东这次?兵不血刃,留得精兵在,将来辽东镇更好守,将来也有更多地方立功!”
“……都督教训得是。”有些人眼看袁可立神色难看,赶紧先开口表态。
现在的枢密院可不比以前的兵部和五府,现在枢密院里有专门的军纪督察署。
皇帝和枢密院都认可了袁可立的方略,他们都已经知道。
现在袁可立郑重其事跟他们讲道理,如果还继续拎不清,说不准袁都督立时就要先办了谁立威。
袁可立表情缓和不少,随后又语重心长地跟他们说将来。
改了驻防地方的辽东镇以后就是以防备残余的女真及科尔沁为主的防线。从通辽、扶州、辽源军民府到这一带将会设立的建州军民府,“一穷二白”。
没有稳固的长城边墙,地盘更广袤,山峦更密布,不知需要多少兵力好好配合。
现成的城、堡、寨,当然是能留下多少就留下多少,这些都能让将来的驻守更加容易。
所以赫图阿拉城要成为一个典范。大明这么做,就是要把女真权贵和女真小民区分开。
建州女真败势已成,自然会有很多人想投降保命。大明围而不攻,倒显得更仁德;而三部归顺之民能帮大明修木寨墙,有口吃的,和大明相处融洽,难道不是榜样?
袁可立告诉他们,留下更多士卒的性命,将来可以娶女真婆娘,生下崽子来,在这里落地生根。一两代之后,大明的辽东镇才真正稳如泰山。而如今九边都将没有军籍,全是民籍。继续从军可得重用,饷银无需忧虑;不愿从军也能够因为在这里落地生根了、关系遍布两族而谋些好差事。
不论是读书做官,还是买田买山,又或者组织女真亲族上山采参打猎做生意,都比在这里强攻丢掉性命要强吧?
“苏子河已经在化,过了河,离城墙就没多远。箭矢如雨,何必强攻?你们想立功,兵卒可不一定觉得现在这样不好!”袁可立最后总结,“多围一天就多一些行银,性命还无忧,是不是这个道理?”
有人正待回话,乔一琦从帐外进来,领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抱着一个盒子。
“陛下专程遣人送来利器。”乔一琦指着那个盒子,“陛下旨意,都督善用之,此望远镜有千里眼之妙,博研院巧匠正在加紧磨制更多,如今这件乃是试制出的孤品,是陛下亲自用过的。”
“千里眼?”袁可立一惊,随后先走到南面对专程送东西来的钦使谢恩,“臣袁可立叩谢陛下赏赐,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个人却躲开了,其中一个说道:“刘公公吩咐,这不是赏赐。说是待制得更多之后,大明诸将人人都要有一个的,此为将来枢密院寻常军备。”
说罢把盒子交到了袁可立手上:“袁都督先拿着。我们和此前传旨的一起离京,不敢急行,以免震坏此物。都督快验一验,若还是震坏了,我们罪过可就大了。”
袁可立好奇地拿过盒子,走回他位置前面放到了案桌之上才打开了盒子。
这时毛文龙等人已经都踮着脚尖在那里看了。
千里眼?这说法可太吓人了一些。
“都督,刘公公说,就是小的这头搁在一只眼睛前面,大的那头冲着想看的地方。”
他们自然还被嘱咐了使用方法。
袁可立依言将它拿了出来。
长有一尺多,细的那头有手腕般粗,另一头已经有脖子般粗了。
袁可立拿在手上,还觉得有些沉,但只要不是一直那么举着,并不吃力。
他本身臂力也不错,现在只是小心地拿起来,一边准备看看一边问:“这样?”
“另一眼可闭上。”
“哎呦!”袁可立已经大喊一声,手差点没稳住。
“都督,如何?”
“这……”袁可立一脸不敢相信,随后眯了眯眼睛,“待我出帐望一望……”
他刚才对着的正是凑得近的毛文龙,眼前瞧见的是硕大一个眼珠子,吓了袁可立一大跳。
但他已经大概明白是什么用处了,毕竟之前皇帝巡视军工园时也提到过一些这种东西。
出了帐门,他再次屏住呼吸,将那望远镜对准了远处的赫图阿拉城。
一只眼睛闭上之后,他的嘴巴却张大了。
城墙上,一个守城女真小兵脸上担忧的神情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都督,是完好无损的吧?”
“好!”袁可立稍微动了一下,然后放慢了节奏,嘴里不停地说着,“好好好!”
“都督,能不能让我们也开开眼?”一堆人凑了过来。
“不急!”袁可立却护得紧紧的,“此神器也,务必慎重,不可损坏分毫!你们……”
他如获至宝一般托着这望远镜,看向众将之后瞧见的是一双双好奇又雀跃的眼睛。
“……和女真众将、权贵打过照面的留下,随后随我上箭楼。”他安排了下来,才对乔一琦说道,“快请二位公公先去歇息,好生招待。有劳二位公公了,此物完好无损。送至我手,必建奇功,我先窥察敌情,而后自会拟谢表呈回御前,必为二位公公请功!”
“完好送到就行。”两个太监喜笑颜开,“我们奉命办差,哪称得上什么功劳。”
“都督,当真有那般神异?”
袁可立一脸微笑,看着他们之后叹道:“若这望远镜以后当真能够让你们人人都有一个……行军打仗,建功立业,又何在话下!事不宜迟,这就先去箭楼,让我看看能不能寻到努尔哈赤在何处!”
(本章完)
359.第359章 大明有神器
同类推荐:
野骨(骨科1v1)、
痛感治愈(1v1 sm)、
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
沈溪、
娇宠皇妃:殿下,我不约、
极限飞行、
私下辅导(年下师生1v1)、
杀死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