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肉肉屋
首页大明不革命 第400章 朱靖坤的建议和朱简烜的决定

第400章 朱靖坤的建议和朱简烜的决定

    第400章 朱靖坤的建议和朱简烜的决定
    朱靖坤的报告上,阐述他的最终建议之前,还分析了历史经验。
    朱靖坤认为,在工业化之前,劳动力的劳动对象是土地的时候,其实其实已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了。
    在商周时代,西汉初年时代,以及三国乱世之后,当时可耕种的土地较多,而人口相对较少,次级劳动力也理所当然的被尽可能的利用起来。
    女性和孩子也要直接参与耕种,同时女性也会得到官府的授田,只不过数量通常比男子更少。
    但是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同时农业工具也不断的升级,但是土地的总面积无法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
    劳动力与劳动对象的比例,逐渐达到一个特定的较高的临界点后,女子等次级劳动力就被逐步排除到劳动之外了。
    宋代以来,人口不断突破新高度,女子在劳动中的参与也不断降低,同时礼法对女子的限制也越来越多。
    等到崇祯朝的时候,天下人口很可能已经超过两亿了。
    那时候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现象,已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女子缠足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崇祯朝以后,虽然皇帝和清虏朝廷都要求民间百姓不得缠足,但却始终无法杜绝。
    归根结底还是劳动力与土地的经济矛盾无法解决。
    直到咸宁年间,工业建设逐渐展开,劳动对象从土地变成了工厂,导致社会用工需求不断增长。
    特别是天工朝之后,军屯卫所和土地公司在全天下普及开来,全面的工业建设启动,用工需求达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
    于是,女子和孩童等次级劳动力也自然而然的被再次被引入劳动市场了。
    但现在的大明不应该不缺乏劳动力。
    看不到统计数据的普通人,对大明人口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五亿到六亿的概念上,实际上现在大明人口已经逼近十亿了。
    大明拥有五亿到六亿总人口的时候,每年增加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一千万了。
    随着人口基数不断增加,每年增加人口很快就超过了两千万,现在甚至正在不断地逼近三千万。
    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大明人口平均每五年就能增加一亿人。
    平均每年向海外至少输送一千万人的情况下,现在大明本土的人口数量也已经逼近八亿了。
    大明不可能缺乏劳动力。
    朝廷现在执行的各种政策,在稳定地方上局势的时候,也间接导致了局部的劳动力稀缺。
    所以只要稍作调整,就能改变现状。
    至于具体应该怎么做,朱靖坤提了三个方向的思路。
    第一个方向,根据经济层面的逻辑,因势利导的减少这种现象,让市场上仍然以壮丁工人为主。
    出台规定,明确要求无论壮丁还是半丁,只要是在工厂做工都必须执行最低工钱。
    禁止童工,明确禁止未成年孩童进厂做工,可以同时设立更多的孤儿院,将所有孤儿都收纳进来。
    放缓移民,美洲、霖洲、非洲的移民已经持续了多年,大明人已经在当地占据绝对优势了,可以减少官方移民了。
    加快裁汰老军屯卫所的速度,同时加快军屯卫所和官营土地公司的机械化改造,减少官营产业的用工需求。
    总而言之,就是增加市场上的自由壮丁的数量,减少半丁的数量并提高使用成本。
    降低民间工厂主动使用女工和童工的倾向。
    第二个方向,保持军屯卫所和官营公司的的现状,但是从制度层面控制半丁的使用,进而压制民间厂商的扩张。
    民间厂商终究是个不安定因素,他们为了利益可以尝试任何事情,可以去钻任何法律的漏洞。
    关键是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使得民间推动奢靡之风,激化民间矛盾。
    关键是人力始终是最重要的资源,让民间厂商掌控太多的人力,也会从根本上降低朝廷的控制力。
    特别是让大量人口集中的工业产业,建议始终朝廷官营产业为主,控制民营规模。
    第三个方向,接受当前的现状,甚至主动利用半丁劳动力。
    朝廷支持女子参加科举当官,支持民间女子走出家门,到工厂去做工赚钱。
    同时规定半丁的基本工钱是壮丁的七成甚至一半。
    最大化的发挥这些半丁的作用,为卫所和官民工厂提供更多的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朱靖坤提出了这个方向,但是他自己却不建议这么做。
    朱靖坤认为,女人虽然有劳动能力,但是体力相关的能力明显弱于男性,智力相关的能力面对男性也没有优势。
    特别是根据朱靖坤在江南做的调研,发现女性理性分析与群体协作能力弱于男性,容易发生内部争端。
    关键是,现有的礼法制度是建立在女性不参与普遍的社会治理,不参与社会劳动的基础上的。
    现在引入他们参与社会治理,引入他们普遍参与社会劳动,会颠覆现有的社会伦理常识,可能引发社稷动荡。
    与此同时,大明目前也确实并不缺乏劳动力。
    与其将体力相对较弱的女人引入劳动中,不如让她们按照传统生养更多的壮劳力。
    引入女性普遍参加社会劳动,收益不大,问题很多,得不偿失,除非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否则不需要那样做。
    最后,朱靖坤又具体到女子科举当官的事情上发表了意见。
    可以设立官方的专门的女子学校,传授传统观念上应该由女子掌握的知识。
    相夫教子、女红刺绣、仪态礼仪等等,当合格的家庭主妇。
    高级学校可以适当加入基本的自然知识类课程,但应该避免涉及政治类知识。
    针对女子的科举,应该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小学对应县试、中学对应府试、大学对应岁试。
    大学毕业通过结业考试,授予“女生员”功名,与传统的普通男性考取的生员做出区分。
    她们可以进入衙门任职,但只能担任朝廷组织的,专门负责女性相关工作的职务。
    比如说女子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以及各种专门面向女子的服务设施的管理。
    同时也可以通过女校体系,为宗室和勋贵筛选可是的妻妾人选。
    朱靖坤不建议让女子直接参与正常的传统形式的科举。
    同时朱靖坤还认为,只要稍微解决劳动力分配的的问题,朝廷就算是直接禁止女性科举,或者是直接禁止工厂使用女工,应该也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
    朱简烜看完报告之后,心中对这个儿子的评价很不错。
    虽然仍然带着典型的偏见和局限性,但也已经做了足够深入的分析,已经抓到了问题和现象的内在根源。女性的劳动参与程度,决定了女性的真实社会地位。
    这个社会地位类似于一种砝码,在社会这个天平上能够展现出来的重量,而不是她们表面上的社会阶层高度。
    同时生物层面的现状决定了,女性在体力上天然弱于男性。
    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参与劳动的比例,绝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女性自主的,而是劳动力与劳动对象的比例决定的。
    若总人口较低,总劳动力数量较少,土地和工作岗位较多,需要尽可能增加劳动力的时候,女性就会被引入劳动力范畴。
    两次世界大战大量男性参军阵亡,同时战争对物资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也直接导致了两次女性劳动热潮。
    女性有了经济基础,女性平权运动也高涨起来,也反过来再次引导更多女性参与到劳动中。
    若是总人口较多,总劳动力较多,劳动对象也就是土地或者工作岗位减少的时候,女性就有可能被赶出劳动力市场。
    再结合实际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这个赶出去的过程会是多种多样的。
    按照朱靖坤举的例子,宋代之后神洲的女性逐步被赶出农业市场,只能从事一些最为简单的家庭手工业。
    还搞出了各种礼法限制,宋代出现了缠足风潮。
    不过清代前期及以前,缠足相当于穿小鞋,幼时用布条勒紧脚掌,控制脚的生长。
    宋朝和明代前期单纯收窄,明代中后期开始整体控制大小。
    这样成年之后就可以放脚,当然不如正常脚掌的人灵活,相当于成年人的身体配小孩的脚,但也勉强能够跑跳。
    只不过这种缠法很容易失败,因为单纯布条没有刚性限制。
    崇祯皇帝的后宫嫔妃里面,就有缠足的成功的,也有不缠足的和失败的,缠足也能骑马跑步,且进宫都要放脚。
    清代中期人口暴涨后出现了折骨缠。
    幼时直接脚骨折断之后缠住,彻底杜绝生长的可能性,也彻底失去了跑跳的可能性。
    成年之后就算放开,也无法正常活动了,也基本不会失败了。
    在这个世界,崇祯皇帝公开禁止和极力反对缠足,同时南北两朝长期对峙并长期保持低烈度的战争。
    制度和现实的双重限制之下,缠足虽然没有被完全杜绝,但也逐渐变成小众癖好。
    同时也没有和历史同期那样,发展出最为极端的折骨缠的技术。
    解放女性,授予女性与男性相同的政治权利,是朱简烜前世所在文明世界的“政治正确”。
    但那也在前世的世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这个世界却没有社会基础。
    就算是朱简烜作为统治者,强力推崇和支持,也不会有特别好的效果,因为那是刻舟求剑。
    就像是崇祯皇帝强行推动司法独立,在当时也没有能够持续下去,直到天工朝才真正具有了落实的可能性。
    朱简烜感觉,反而是自己的这个皇长子,作为这个世界成长起来的半土著,他们的建议更有现实意义。
    大明朝廷,应该引导和化解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内在矛盾,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强行搞女性解放。
    主要是在没有外部威胁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主动去推翻现有的稳定的社会文化基础。
    男女两种性别本来就有天然的不同,双方本来就应该有不同的社会分工。
    自己要做的是事情,应该是让这种分工变得更加合理,同时控制任何形式的压迫和对抗,避免双方内耗。
    而不是让女人变得和男人一样,那是欧美近现代社会孕育出来的思潮,与神洲不同。
    朱简烜思前想后了许久,最终决定采纳自己长子的部分建议。
    兴办专门的女学,禁止工厂使用童工,大力鼓励寡妇再婚,严厉打击通奸媾和之事。
    扩大保育机构,收容鳏、寡、孤、独,推广劳动保护和养老金。
    同时继续加大对偷渡行为的打击力度。
    至于对民营厂商的态度,朱简烜倒是不觉得需要专门打压。
    官营产业能够快速做大,能够提供必要基础产业,能够集中力量攻关重点产业,但是终端多样性太差了。
    所以民营产业仍然要长期存在,仍然要继续允许他们继续自行发展,不能对他们遏制的太狠。
    但是朱简烜也不会专门去支持,民营厂商想要正面招到人,那就得付出足够的代价,也需要更加的努力。
    民营厂商本来就是为了提高产品多样性,为了发挥民间商人和工匠的主观能动性的。
    未来应该形成官营稳定,民营的金钱和机会更多,或者是更加灵活多样,这种不同倾向性的差异区分。
    如果民营产业既不能提供比官营产业更稳定的环境,也没有更多的金钱和机会甚至没有自由,那他也没有存在的意义。
    所以,对于朱靖坤提出的,放缓移民和裁汰卫所的建议,朱简烜也直接忽略掉了。
    移民当然还要继续,甚至还要继续加快。
    本土的人口还是太多了,关键是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口增长没有明显的降低。
    按照朱简烜了解的情况,以前普通百姓是只要能生就生的,现在只是变成了大多以三到七个孩子为目标。
    这个生育率放在现代仍然高得离谱,也让朱简烜稍微有点意外。
    朱简烜都开始怀疑,是自己前世的经验是否仍然靠谱了,还是自己为了预防人口衰减,反过来调整有点矫枉过正了。
    因为前世经验普遍认为,工业化可能人口增长放缓,朱简烜就主动创造更多的自耕农家庭。
    不断的建设高标准的工厂宿舍,不断的设立新的军屯卫所。
    朱简烜不搞高密度高层住宅楼,不去搞普遍的义务教育,也不主动搞女性解放。
    以至于做的稍微有点过了。
    不过即便如此,朱简烜的态度仍然不变。
    卫所屯田模式仍然要继续发展,仍然按部就班的裁撤老卫所转为自耕农,同时不断在海外设立新的卫所。
    关键是争取将让移民输出速度跟上人口增长速度。
    朱简烜没有控制生育和人口的想法,理所当然的目标是用大明人塞满全世界的荒地。
    那样未来就算事自己大明帝国分崩离析,甚至爆发大规模的内战,那也是肉烂在锅里了,怎么打都是自己人掌控世界。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野骨(骨科1v1)痛感治愈(1v1 sm)斗罗:穿越霍雨浩,我真不是魅魔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沈溪娇宠皇妃:殿下,我不约极限飞行私下辅导(年下师生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