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装扮,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之美。这样,国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美的国家,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国家。
当李清歌正思考如何提升国民的审美观念,让大家认识到真正的美时,系统突然蹦了出来。它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一丝丝小奶狗的可爱,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
“宿主啊,你追求美的路上,系统来助力啦!现在有个任务,找十二个身材脸型都不一样的人,画成十二美人图,盖上玉玺,印成政策发布出去,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任务完成后,将奖励你坦克制造技术哦!”
听到这里,李清歌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坦克啊,那可是陆地上的霸主,越野作战、火力强大、装甲厚实,简直无敌了。如果大炎国掌握了这项技术,陆地上的战争还不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这样的奖励,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然而,转念一想,她又有些犹豫了。以前皇帝选美都是为了充实后宫,她作为女王可不能这么干。要是选美男吧,又怕人说她性取向不一般,这事儿得慎重考虑。毕竟,她可是要为了国家的未来和国民的审美做出一番大事业的。
于是,她悄悄把苏小梅叫来商量这事儿。苏小梅是她身边最得力的助手,聪明伶俐又善解人意,一定能给她出个好主意。
“小梅啊,你快来帮我看看这事儿该怎么办。”李清歌一脸愁容地看着她,把系统的任务和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
苏小梅一听,立马给她出了个好主意:“女王啊,您何不举办一场选美大赛呢?不过这场选美大赛可不是为了选后宫而是为了展示我们大炎国人民的多元美。您可以设定一些标准比如健康、自信、有才华等然后让全国的人民都来参加。这样既能选出真正的美人又能让大家看到美的多样性。”
李清歌一听顿时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太好了!既能完成任务又能提升国民的审美还能让大家看到大炎国人民的才华和魅力。于是她立即拍板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选美大赛。
选美大赛的消息一传出全国上下都轰动了。人们纷纷报名参加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经过一轮轮的选拔和筛选最终十二位各具特色的美人脱颖而出。
她们中有的清新脱俗如同山间清泉;有的端庄大气如同宫廷贵妇;有的娇艳欲滴如同盛开的玫瑰;有的清雅脱俗如同空谷幽兰。她们的美各不相同却都让人心生向往。
李清歌亲自为这十二位美人画像并将她们的画像印成政策发布到全国各地。人们看到这十二美人图都纷纷赞叹不已表示要学习她们的美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美。
苏小梅的话语在宽敞的御书房内轻轻回响,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溪流般清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她细致的脸庞上,为她那本就灵动的眼眸添上了一抹温暖的金黄。她微微一笑,嘴角勾勒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弧度,仿佛一切计谋都在那笑容中悄然成形。
“皇上出巡,总得有仪仗队嘛,我听说以前清朝的仪仗队都是从侍卫里挑出长得高大威猛的,用来显示皇家的气派。陛下您之前废了这个制度,现在不如借着恢复仪仗队的名义,实际上搞一场全国选拔。”苏小梅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期待,她的目光紧紧锁住坐在龙椅上的李清歌,试图捕捉她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
李清歌,这位被万民敬仰的女王,此刻正身着华贵的龙袍,金色的丝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将她本就非凡的气质衬托得更加庄严而高贵。她闻言,眉头轻轻一挑,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光亮,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瞬间照亮了整个房间。
“这主意不错,既能恢复仪仗队的传统,又能避免别人猜疑。”清歌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却也透露出对苏小梅提议的赞赏。她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那笑容中既有对旧日传统的怀念,也有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期待。
苏小梅见状,心中一喜,脸上的笑意更甚,仿佛春日里盛开的桃花,明媚而动人。“美是不分男女的,陛下您担心女子审美有偏差,我觉得男子这边也一样。如果选拔的话,为什么不男女一起选呢?选十二个美女,再选十二个帅哥,画成画册,多美的事啊!”她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幅由俊男美女组成的壮丽画卷。
清歌闻言,点了点头,她的目光变得柔和,思绪飘回了前世的记忆。那时,娱乐圈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太多的虚伪与造作,男孩子们为了迎合世俗的审美,不惜改变自己的本性,涂脂抹粉,失去了原本的纯真与自然。像那些被称为“桃桃”的男孩子,矫揉造作,让她看了都感到不适。她更喜欢那些性格温婉、长相可爱的男孩子,他们纯真无邪,没有被世俗的尘埃所沾染。
“选!广泛选拔人才,男女都要重视。”清歌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她深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健康的审美对于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小梅,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她的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仿佛将千斤重担轻轻放在了苏小梅的肩上。
苏小梅一听,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但随即又化为了苦笑。“陛下您刚让我组织妇联,保护妇女权益,现在又加这个任务,我怕忙不过来啊。”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但更多的却是对清歌的忠诚与敬爱。
清歌笑着安慰她:“能者多劳嘛,你才华横溢,心思细腻,这事儿非你莫属。”她的声音温和而亲切,仿佛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暖意。
苏小梅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苦笑中带着几分甜蜜:“哎,命苦啊,注定要操劳一辈子了!”但她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清歌信任的回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皇家仪仗队海选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序幕。消息一出,全国上下都沸腾了,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无论是贵族子弟还是平民百姓,都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家都知道,能成为皇上的近侍,那可不是一般的荣耀和富贵,那简直是光宗耀祖、一步登天的绝佳机会。
自古以来,多少权臣都是从皇帝身边起步的。和珅,那个曾经权倾朝野的大臣,不就是从銮仪卫开始的吗?他凭借着乾隆皇帝的宠爱,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巅峰。还有那些太监,虽然地位不高,但因为接近皇帝,一句话就能影响国家大事,所以王公大臣们都争相巴结他们。如今,有机会成为女王陛下的近侍,那简直就像是登天一样难得的机会,谁愿意错过呢?
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无论男女,只要有点姿色的,都踊跃报名,生怕错过了这个大好时机。他们穿着自己最好看的衣服,梳着最时尚的发型,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期待。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选拔,更是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海选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苏小梅亲自坐镇,她穿着简洁大方的官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显得干练而精神。她那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人心,每一个参赛者的表现都逃不过她的法眼。她时而点头赞许,时而皱眉思考,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牵动着现场所有人的心。
而清歌女王则忙着年底的事务,她坐在御书房的案前,手中拿着厚厚的账本,一页页地翻阅着。她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每一个数字都蕴含着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她计算着国家的财政收支,筹备着给群臣的赏赐,她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与责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选工作逐渐接近尾声。苏小梅精心挑选出了一批俊男美女,他们个个才华横溢、姿色出众,仿佛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仙子与仙子。他们被画成了精美的画册,送到了清歌的面前。
清歌看着眼前的画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知道,这些年轻人不仅仅是仪仗队的成员,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她相信,在他们的陪伴下,她的统治将会更加稳固,国家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要想让马儿跑得快,先得让它吃得饱。这句话在李清歌的心中,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谚语,而是她治理国家、管理企业的核心理念。作为一名精通现代企业管理的高手,李清歌深知,人心的激励与满足是推动一切发展的源动力。在她眼中,大炎王朝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家,就如同一个超大型的国有企业,每一个子民都是这个企业中的员工,他们的心态与行动力,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兴衰。
李清歌,这位身着华丽宫装,眉宇间透露着睿智与果决的女子,她的每一步行动都透露着对未来的深思熟虑。她知道,要让大炎的子民们死心塌地地为国家效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只有这样,国家这个庞大的“企业”才能兴旺发达,屹立不倒。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清歌首先关注的是国家的福利制度。她明白,企业的福利来源于经营所得,而国家的福利则依赖于税收。因此,在她还未正式回归大炎之前,就已经秘密地发出了四道密令,要求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准备,为即将到来的税收改革铺平道路。
大炎王朝的税收制度,与以往的王朝有着天壤之别。以往的王朝,税收来源单一,主要依赖于农业税,占比高达六成以上;盐税次之,约占二十五;其余的杂税加起来,也不过十五左右。然而,大炎王朝却是一个税收种类繁多的国家,统计起来极为复杂。但大致可以将税收分为三大块:农业、工业以及涵盖商业、房地产、金融、交通、仓储、批发零售、水利、公共设施等的服务业。
李清歌的到来,无疑为大炎王朝点燃了工业革命的火花。在她的推动下,科技树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蹭蹭地往上涨,工业发展势头迅猛。工业的繁荣,又带动了商业的兴盛。于是,李清歌便按照现代的商业模式,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税收规则。在大炎王朝做生意的人,都必须前往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对于那些敢于无证经营的人,她将严惩不贷,不仅要没收其非法所得,还要处以十倍到二十倍的罚款,不足一千两的也要按一千两来计算。
对于那些已经登记在册的产业,李清歌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按照法律交税。税务部门都有详细的记录,想要逃税?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有人不自觉交税,税务官就会亲自上门,耐心地讲解“一人纳税,全家光荣”的道理。那些被税务官上门的人,往往都会被他们的真诚与执着所感动,纷纷发誓以后一定诚信纳税,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大炎王朝的商税制度,是根据商人的收入来确定的。赚得多的就多交点,赚得少的就少交点,不同的行业税率也有所不同。有的大商人,税率甚至高达二十五,这与以前农耕社会的低税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一开始,商人们都对这高额的税率感到不满,觉得都是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怎么忍心交那么多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人们逐渐发现,大炎的商业环境越来越繁荣,老百姓手里的钱也越来越多,消费也越来越旺盛。虽然税重了点,但赚得也更多了。最终到手的财富,比以前经商的时候多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于是,商人们开始接受并拥护这个新的税收制度。
除了税收制度的改革外,李清歌还废除了士农工商的旧制度。在以前,商人因为不直接从事生产却能致富,常常被看作是投机取巧的人,地位低下。但现在,在李清歌的推动下,商人也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不再受旧制度的束缚。这一改革,无疑让商人们看到了希望,也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支持李清歌和她的改革。
在大炎王朝的街道上,你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或购物、或闲聊、或欣赏街边的风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国家里,只要他们努力工作、诚信纳税,就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李清歌的英明领导与深思熟虑的改革。
李清歌深知,要想让马儿跑得快,就得让它吃得饱。因此,她不断地完善国家的福利制度,提高子民们的生活水平;同时,她也加强了对税收的监管力度,确保每一个子民都能公平地承担自己的义务。在她的领导下,大炎王朝正朝着一个更加繁荣、更加公正、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在古老的国度里,流传着一段关于商人与权力的传奇,而这段传奇的改写者,正是那位名震天下的女帝——李清歌。她以一介女子之身,登上九五之尊,用她的智慧与胆识,颠覆了千年的陈规陋习,为商人阶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与荣耀。
昔日,朝廷为了钳制商贾之力,防止其势力过于膨胀,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规定。商人不得穿戴华贵的绫罗绸缎,出行时亦不可乘坐马车,只能骑着那慢悠悠的驴子,就连脚下的鞋子,也必须是一红一绿,如此醒目的搭配,让人一眼便能辨认出他们的身份。这样的规定,无疑是对商人尊严的一种践踏,让他们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兀,仿佛时刻提醒着世人,他们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更令人心寒的是,商人及其后代被剥夺了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权利,知识的光芒对他们而言,如同遥不可及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及。这样的制度,无疑在商人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怨恨的种子,他们渴望平等,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然而,这一切,在李清歌登基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这位有着远见卓识的女帝,一道诏书,便废除了那士农工商的等级界限,仿佛一道温暖的阳光,穿透了千年的阴霾,照亮了商人的心田。从此,商人不再是那个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他们有了与士人、农人、工匠同等的地位,可以自由地追求财富,享受生活的美好。
人的心中,总有一份对尊严的渴望,对面子的看重。商人们虽然富有,但社会地位的提升,却并非金钱所能衡量。那些老一辈的商人,虽然心中仍守着旧时的观念,但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平等,他们心中的喜悦却是难以言表。他们知道,这份平等,意味着他们的后代可以堂堂正正地读书、考试,不再受身份的束缚。因此,即便税收增加到了二成多,甚至一半,他们也愿意欣然接受,因为这份税收,是他们作为国家一份子的骄傲与荣耀。
自从四民之隔被打破,工业与商业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税收也随之节节攀升。大炎初建时,农业因土地改革与超级稻的推广,尚能与工业并驾齐驱,甚至略胜一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与商业携手并进,农业则逐渐退居幕后,成为国家经济的坚实后盾。
冬日的金陵城,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然而,在这寒冷的季节里,税银却如潮水般涌入城中,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丝温暖与繁荣。中书令刘墉与户部尚书陶力农,这两位朝廷重臣,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对于他们而言,人生最得意之事,莫过于看着国家的财富日益增长,而他们,正是这财富的守护者与见证者。
刘墉手持统计好的账本,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高声宣布:“算完了,今年总税收是十七亿五千八百万两!”这话一出,户部内顿时一片哗然,众人都被这惊人的数字所震撼。十七亿五千八百万两,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让人难以置信。
满朝文武听到这个数字,都如同听到了炸雷一般,议论纷纷。刘清平一脸难以置信地问道:“这数字是真的吗?”陶力农的脸红得如同喝醉了酒,他大声回答道:“千真万确,十七亿五千八百万两纯银入库,还没算物资呢!”大臣们再次被这个数字所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一年之内能收到如此多的税收。
那些从清朝过来的老臣子,更是感慨万千。他们知道,在清朝时期,即便是康乾盛世,年景最好的时候,一年也就收个四千多万两,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不少实物。而现在,大炎的税收竟然是清朝的四十多倍!虽然他们都知道,改革后国家越来越强大,税收肯定也会增加,但这数字还是让他们瞠目结舌,心中充满了对大炎未来的无限憧憬。
刘墉不敢怠慢,连忙将这个好消息报告给了李清歌。当清歌听到这个数字时,她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多言。她的心中,早已有了预感,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大爆炸,让机器代替了人力,效率提高了数倍。国民的收入与国家的财富也随之暴涨,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财富,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最终让大炎成为世界的领头羊。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李清歌的英明决策与坚定信念。她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为商人争取了平等的权利,为国家带来了繁荣与富强。在她的领导下,大炎正一步步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刘墉站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望着眼前那位身着龙袍,气宇轩昂的女帝李清歌,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声音中带着几分敬畏与赞叹:“陛下真是英明绝顶,眼光远大,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可真是望尘莫及啊。想当初,臣总以为国家的钱袋子,主要靠的是那广袤无垠的农田里金黄的稻谷,是盐田中日晒雨淋得来的晶莹盐粒,还有那细腻柔滑的丝绸、坚韧锋利的铁器、清香四溢的茶叶。如今,臣才恍然大悟,真正的财富,其实源自于老百姓那双布满厚茧却永不停歇的勤劳双手,是科技之光引领下的日新月异,是生产效率质的飞跃。这真是上天对我们大炎的莫大眷顾!”
陶力农站在一旁,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那略显圆润的脸庞上,嘴角高高翘起,显得格外兴奋:“确实如此,臣从来没敢想过,这辈子能亲眼见到这么多的钱财。这一年的税收,都快赶上清朝半个世纪的总和了。这财富之多,让臣又惊又喜,心中那份震撼,简直快要将臣吓倒!”
说话间,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国库的方向。那里,白银堆得像山一样,十七亿两啊,闪烁着诱人的银光,多得都快装不下了。这些银子,不仅足够支撑国家的各项开支,还有余钱用来发展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增强国力。如果都堆在金陵城的话,恐怕连那宽敞的国库都装不下这庞大的财富。
这时,一旁的苏小梅,身着淡雅的官服,面带微笑,轻轻地纠正道:“陶大人这话可就说错了。以前清朝的税收虽然遍布全国,但那时的税收制度并不完善,且清朝后期国力衰弱,民不聊生。而我们大炎现在虽然只占据了南方,但江浙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清朝失去了这些地方,财政收入自然大减。所以,咱们今年的税收,恐怕连清朝鼎盛时期一百年的收入都比不上呢!”
“对对对,是我疏忽了。”陶力农一拍脑门,笑着承认自己考虑不周。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引得众人一阵轻笑。
刘墉接着说道:“这么看来,咱们大炎只用了半壁江山,就赚到了清朝五十年甚至更久的财富。要是哪天咱们统一了北方,那税收岂不是要翻上好几倍?到那时,咱们大炎的国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陶力农高兴地说:“国库满满当当的,老百姓心里也就踏实了。就算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咱们也能立刻拿出钱来救济,再也不用担心后顾之忧了。陛下,您真是我们的福星啊!”
刘墉点头表示赞同:“国家就像人一样,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话真是一点儿没错。陛下,您不仅让我们手里有了粮,更让我们心里有了底!”
第二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金陵城时,李清歌身着华贵的龙袍,步履稳健地走进了大殿。群臣们早已等候多时,一见女帝驾到,纷纷蜂拥而上,满脸的崇敬和敬仰。他们纷纷跪倒在地,高声呼喊着赞美之词,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陛下真是英明神武啊!”一位年迈的大臣声音颤抖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古时候的尧舜之治,也比不上咱们现在的炎王!”另一位年轻的大臣慷慨激昂地说道,脸上洋溢着自豪与骄傲。
“陛下的圣功仁德,光辉照人,日月同辉,亿万百姓都敬仰您啊!”一位身着华丽官服的大臣高声呼喊道,声音中充满了无尽的敬仰与崇拜。
这些赞美的话一句接一句,如同潮水般涌向李清歌。她听了,虽然心里有点不好意思,但也觉得挺纳闷的。怎么今天群臣这么热情呢?她微微皱了皱眉,仔细想了想,终于明白了原因。
原来,是因为今年的税收特别多,大家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心中那份震撼与喜悦难以言表。于是,一激动就说了些过头的话。想到这里,李清歌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淡淡的微笑。她知道,这些赞美之词虽然有些过誉,但背后却蕴含着群臣们对她治国理念的认同与赞赏。
自从封建制度改成立宪制度以来,士人们还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太看得起女子当政。虽然李清歌是靠武力建立了大炎,但一开始士人们并不认为她是明君。他们心中充满了疑虑与担忧,担心这位女帝无法带领大炎走向繁荣富强。
然而,李清歌并没有让这些质疑声击倒。她一上台就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土地国有政策。这一政策虽然触动了士人的利益,但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清歌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坚定地执行下去。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子同样可以治国理政,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炎在李清歌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繁荣富强。国力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这些成就,让群臣们真正相信了李清歌的治国才能和远见卓识。他们开始真心实意地敬仰这位女帝,将她视为大炎的福星和救星。
此刻,面对群臣们的赞美与敬仰,李清歌的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喜悦。她知道,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百姓的辛勤付出和无数臣子的鼎力支持。她深深地鞠了一躬,向群臣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然后,她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她需要继续努力,带领大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然而,在那风云变幻的时代,她,李清歌,竟能在触动了那些文人墨客及保守派利益的情况下,依然毅然决然地推动着经济、科技和军事的飞速发展,使得大炎王朝如同凤凰涅槃般,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她的治国才能,不仅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位女君主,就连那些被后世传颂的盛世君主们,在她的光芒之下,也大多会自愧不如,暗自感叹。
起初,当李清歌登上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宝座时,群臣之中,不乏有人对她轻视、蔑视,甚至鄙视。他们认为,一个女人,如何能驾驭这庞大的帝国,如何能理解那错综复杂的朝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被她的智慧所折服,被她那坚定不移的决心所打动。她的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利剑般,精准地刺破问题的核心,引领着大炎王朝一步步走向强盛。直到最后,那些曾经对她不屑一顾的臣子,也心悦诚服,对她五体投地,敬服到了极点。
清歌深知,朝中仍有许多人心存不服,他们或明或暗地对她进行抵制。但她有着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她性格刚强,越是遇到不服从的声音,就越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她明白,虚名毫无意义,真正的政绩和国家的收入才是最有力的证明。于是,她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政绩,一步步让群臣忘记了她的性别,也不再关注她的美貌,而是真心实意地归顺于她,将她视为大炎王朝的脊梁。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炎王朝在清歌的带领下,逐渐迎来了一个新的盛世。国库日益充盈,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看到这一切,清歌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她知道,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群臣的辛勤努力。于是,她决定实施一系列福利政策,以回馈他们的付出。
那一天,她端坐在九龙宝座上,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珠冠,威严而庄重。她环视着群臣,高声宣布:“大炎的兴盛,离不开各位的辛勤努力。我并非不明赏罚之人,现在我决定实施福利政策,每年年终都将根据各位的政绩和收入发放奖金。政绩越优秀,奖金就越丰厚。”
此言一出,群臣再次震惊不已。他们为官多年,从未听说过这样的福利制度。前朝的皇帝们,大多数都相当苛刻,很少会主动给臣子们赏赐钱财。尤其是明清两朝,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痛恨贪污,定下的俸禄低得前所未有;而清朝沿袭明朝的制度,官员们的俸禄也很微薄。因此,官员们生活艰难,贪污腐败之风盛行,最终导致国家衰败、民生困苦。
清朝的世宗雍正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看到了这一弊端,于是设立了养廉银制度,希望通过高薪来遏制贪污。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全面推行开来,只惠及了地方官员,而京官则没有份儿。这样一来,京官们就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侵吞地方财政。到了高宗乾隆皇帝时期,养廉银更是名存实亡,官员们的贪污之风更加猖獗,国家也日渐衰落。后世史家有言:“大明之亡,乃万历之过;大清之衰,则乾隆有责。”
清歌虽然对乾隆时期的情况有所了解,但细节并不清楚。她看到官员们俸禄微薄,又恰逢土地制度改革,许多地主被剥夺了财产,生活陷入困境。于是,她决定大幅提高官员的俸禄,并且还包括了他们出行和办公的费用。此外,她还设立了住房补贴、食物和医药补助等福利,以确保官员们能够安心为国效力。
这样的待遇让群臣们喜出望外。他们没想到,女王竟然会如此慷慨地发放年终奖。虽然他们还不知道奖金的具体数额,但有奖就让人高兴不已。群臣们心中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的仕途也充满了希望。他们纷纷向清歌表示感谢,誓言要更加努力地为国效力。
清歌看着群臣们那激动的表情,心中也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这些福利政策不仅能够提高官员们的积极性,还能够稳定朝政,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她相信,在群臣的共同努力下,大炎王朝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从那以后,大炎王朝在清歌的带领下,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国库充盈,百姓富足,社会和谐。而清歌也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深厚的民本思想,赢得了群臣的敬爱和百姓的拥戴。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人同样可以驾驭这庞大的帝国,同样可以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在那辉煌壮丽的大炎王朝,清歌皇帝,一位英姿飒爽、智勇双全的女中豪杰,正坐在她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凝视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她的面容清冷而坚毅,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但那深邃的眼眸中,又闪烁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
清歌皇帝决定将官员们年底的奖励与他们的政绩和税收贡献紧密挂钩,这一决策如同春风拂过大地,瞬间在朝堂内外引起了轰动。那一年,大炎国的税收高达十七亿五千八百万两,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的数字,它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富强。清歌皇帝从中取出一部分,那金光闪闪的黄金,如同她眼中的光芒,既是对官员们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根据官员们的品级高低,清歌皇帝赐予他们不同数量的黄金作为奖赏。当那些政绩特别出色的官员,手捧沉甸甸的黄金,脸上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喜悦时,他们知道,这份荣耀与财富,是他们用汗水与智慧换来的。他们的奖金甚至超过了年薪的百倍,高达七八万两之多,这比起清朝世宗雍正时期最高的养廉银——二万多两,还要高出四倍不止。这样的奖赏,无疑是对他们忠诚与能力的最高赞誉。
80.第80章
同类推荐:
快穿女主是个真大佬、
陆地键仙、
无限之催眠术士、
嗜血毒尊、
迷雾猎场、
帝宙、
宅男魔法使的法师塔、
封魔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