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肉肉屋
首页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201.第201章 李世民:秘查太子谋反

201.第201章 李世民:秘查太子谋反

    第201章 李世民:秘查太子谋反
    ‘承乾,等你回来。’
    朱雀门城楼上的李世民,看着已经远行的队伍。
    心里默默的说道。
    太子很优秀,但太子又很调皮。
    父亲对于调皮的儿子,自然是管教为主。
    就像是魏征说的,子不教,父之过。
    李世民觉得,自己这些年,确实对太子关心太少了。
    这也是因为太子从小就优秀,不需要他费太多精力。
    对魏王的过继,心里有愧疚,所以想要多方面弥补魏王。
    魏王是胖了些,但李世民是真喜欢。
    魏王继承了长孙皇后的容貌,每次看到魏王,李世民总会想起观音婢,很多方面,自然就宽容了许多。
    之所以不立皇后,便是在李世民的心中,观音婢的地位没有人可以取代。
    当年,李世民十六岁,观音婢十三岁。
    观音婢就是李世民心中的白月光,两人相濡以沫,扶持携手走过诸多风雨。
    这种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经历,是没有任何人已经取代的。
    在李泰身上看到观音婢的影子,这是李世民最大的欣慰了。
    ‘老登,等我回来。’
    李承乾回头看了一眼城楼上的李世民。
    心里默默的说道。
    东征高丽后,再回来可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到了这个点上,李承乾也很清楚,谋反的事情,大概是要被暴露了。
    他离开了长安,李世民肯定会派人进行调查。
    没有了自己在长安周旋,调查自然会进行得很顺利。
    那么再次回来,等待他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是被废太子。
    要么是被夺走所有兵权,安安稳稳的等待继承。
    之所以会在谋反之后,出现第二条路。
    这跟李承乾的种种作为,有很大的关系。
    就拿煤矿的事情来说,带给大唐国库的就是难以想象的收入。
    只要继续进行发展,大唐的财政收入,将会节节攀高。
    国库有钱,才能更好更为强大的发展大唐。
    这些功绩,李承乾没有得到嘉奖,但在李世民的心里,肯定是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造竹纸,兴农事,办邸报,开武堂。
    一项项,一件件,都让大唐走向更好的方向。
    所以只要太子还没有真的发动谋反,或是起兵造反,李世民都有很大的概率,选择忍下来。
    没到父子反目的地步,就还能接受。
    不仅仅是因为李承乾是长子,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更是为了大唐的未来。
    在李世民的心里,自己就是这大唐的开国君主之一,这大好江山,是他跟父亲一同打下来的。
    没有谁会比李世民更想让大唐万古流转。
    相比之下,魏王就逊色太多了。
    魏王当皇帝,也许算是个明君,可只是守成之君。
    他不会让大唐变得更加强大,只能是维持大唐的发展而已。
    至于晋王李治。
    这个时候还不在李世民的考虑范围内。
    历史上李治最终被选为太子,说到底还是因为魏王脑子进水,还有李世民在乎太子的性命,担心魏王上位后干掉太子。
    可惜的是,耗费了这么多心思,连太子都换了人,李承乾谋反后还是没能活过两年。
    太子大军披甲行军不过一里地。
    李承乾就挥挥手,让各方传令,停军休整。
    这休整的第一步,就是卸甲。
    虽然还是早上,但天气已经很热了,穿戴甲胄,尤其是铁甲的情况下,整个人都好像在锅炉里被烤一样。
    等到大日高升,那真就成了烧烤了。
    全甲检阅,也只是为了更加好看,让大唐的百姓,官员,还有陛下瞧见大军威武的模样。
    陈云超刚卸甲完,便骑马来到了太子身边。
    “殿下,我听说魏王造了一辆新的马车,把消石放在车厢里,使得整个马车凉爽起来。”
    “殿下也造一辆吧。”
    陈云超一直负责在灞桥驿打探消息,就听说了这件事,觉得是个不错的法子,便给太子提议。
    李承乾还真就没想到这一点。
    所以古人真不是没有现代人会享受,只是每个时代的条件不同。
    这也跟李承乾考虑的方向不同。
    在行军这块,李承乾最多考虑的,还是行军路上将士的问题。
    魏王就不同了,他更多的考虑,是怎么让自己在行军路上更加舒适。
    “先行军,等日落扎营之际,再去改造马车。”
    “是,殿下。”
    军营里带了不少消石,这些是还没有完成制冰的。
    先前虽然把制冰所用的那些器具都给了长孙无忌,但消石可都是留下了。
    一份黑火药的制作,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因此这剩下的消石,大约数千斤,就全都给带上了。
    这可以在行军途中制造一些凉水。
    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冰水,是凉水。
    在没有地窖这样的环境条件小,消石不存在能制冰,也就是给水降温,大致是跟井水温度的差不多,也就不存在行军途中,喝凉水会更容易生病这样的事情。
    李承乾有自己的专属豪华马车。
    不过暂时来说,是卸甲后骑马而行。
    对于有腿疾的李承乾而言,骑马就是他最为舒适的时候。
    上万匹马极为壮观,一眼望去,全是马车,骑兵。
    辅兵们就坐在公交马车上。
    前面是车夫,辅兵在马车上聊天。
    大家都在庆幸,是跟随的太子。
    能被选拔成太子的辅兵,也是需要很大竞争的。
    良家子是必要的条件,还有对力气,健康上的要求。
    能够被选拔进来当太子的辅兵,亦算是十人挑一。
    他们也是有甲胄的,当然不是铁甲,而是普通款式的皮甲。
    部分精锐步兵,大约千人,是携带陌刀。
    另外两千人,则是长矛,盾牌。
    大唐的盾牌主要以木材为主,像杨木、松木这类坚固且易获取的木材。
    其重量相对较轻,方便步兵携带和使用,并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能够抵御一般性的攻击。
    盾牌的表面或边缘,是经过处理的牛皮、羊皮等动物皮革,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耐磨性,可以增强盾牌的防御能力,同时减少敌方兵器对盾牌的磨损和破坏。
    用于覆盖在盾牌的表面或边缘,起到加固和防护的作用。
    盾牌的款式主要分为两种。
    手牌,小型的方形盾牌,便于单手携带和使用。
    立牌,也称塔盾,尺寸较大,高度可以达到人的肩部甚至更高,宽度也较宽。
    后世影视中经常见到的那种大的盾牌,就是塔盾了。
    李承乾的军队里配备不多,只有百人塔盾兵。
    他们主要是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形成盾阵,对太子进行防护。持塔盾的士兵,通常属于军队中的大力士。
    大力士在李承乾的队伍里并不少,太子的兵源,自然是长安周边最为优质的兵源。
    道路很崎岖,李承乾很放松。
    士兵们也很轻松。
    李承乾自己没有多少感觉,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出来。
    但对于其他骑兵来说,就感觉很明显了。
    因为加快打造了马蹄铁的缘故,能够清晰的感受到,马在行进的途中,要更加的稳定,基本上不会出现拐脚的情况。
    这让整个行军队伍,行进更加稳定。
    行军节奏是个很关键的东西。
    目前来说没有这个词汇,但领军的将军,都会比较讲究。
    征战,大半时间都是行军。
    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下,虽说没有步兵,但也要照顾到马匹。
    马也是会中暑和脱水的。
    大约每过一个多时辰,就要让马匹在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
    士兵会检查马匹的状况,马蹄铁是否松动、有无受伤,并让马匹饮水、吃精饲料,以补充体力。
    还有关于方向的问题,虽说有地图,但现在的地图向来是很粗狂的,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不过在大唐境内行军,这些问题处理也比较简单。
    大唐三十里设一驿。
    大军行动前,就会派遣信使,先行对驿站进行通告。
    比如现在队伍的最前方,就已经有驿站的驿卒在领路了。
    他们熟悉地形,知道从哪些地方,怎么走,哪个方向。
    在抵达营州前,都不需要担心迷路的问题。
    ——
    太极宫,两仪殿。
    李世民莫名的感觉这大殿里有些冷清。
    这就是心里作用了。
    是因为魏王李泰,还有太子李承乾,都已经离开了长安的关系。
    儿踏征程千里遥,父念深深愁绪绕。
    最爱的两个孩子就这么远赴千里,这让现在的李世民心里有些后悔。
    觉得不应该让两个儿子出这么远的远门。
    毕竟不管是太子还是魏王,军功对他们来说意义都不大。
    理论上来说,东征高丽并不需要他们。
    最早的想法,李世民是要准备亲征的,然后让太子监国。
    怎么就到了这份上呢。
    是承乾啊。
    太子一开始就在推动对高丽的征讨,这无疑是李世民一直想做的事情。
    魏王为了跟太子争夺,也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压住太子。
    魏王的参与,让五姓七望也跟着卷了进去。
    这让李世民意识到,东征高丽,可能是对五姓七望这些世家,削弱他们的一个机会。
    魏王的五千世家子,只是一个缩影。
    真正的影响,是在于造船,还有世家发力,鼓动参加徭役的民夫。
    东征高丽的四十余万民夫,可都是从河东,河北,河南三道之地征召。
    而这些地方,便是五姓七望的根本所在。
    民夫除外,包括大量的折冲府府兵,也受到世家的影响很大。
    其中还有不少,就是世家的人,又或者是在世家管辖治理下的百姓。
    一场大战下来,肯定是有损失的,在李世民看来,既能削弱世家的影响,又能占据高丽之地,怎么算都划得来。
    各方算计下,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阿难。”
    沉思良久,李世民突然开口。
    “陛下,臣在。”张阿难躬身回应。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才道:“太子可能有所谋反之事,且交由你暗中进行调查。”
    “切记注意,不要传出风声来。”
    如今太子离了长安,对于长安的影响力就在大幅度减弱了。
    此刻进行调查,自然受到的阻力很小。
    李世民现在已经可以确定,太子必然是有所准备谋反之事。
    但谋反走到了哪一步,又有哪些人参与其中,i还是要清楚。
    这些参与太子谋反的人,大致是都要被处理掉的。
    他只要太子就够了。
    处死这些谋反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警告太子。
    “是,陛下。”
    张阿难心中叹息,陛下跟太子,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
    也不知道,届时当真相水落石出后,陛下会如何去处置太子。
    李世民之所以要让张阿难秘密行事,也是不想太子谋反的事暴露出来,让他不得不行废立之事。
    只要不暴露,那么就是在可控的范围内。
    ——
    晋州。
    赵节跟李元昌,几乎都要累瘫了。
    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像是现在这么劳累过。
    自从第一个矿场开始赚钱后。
    两人就越发的忙碌起来。
    勘察,招工,开矿,制作,运输。
    一件件事情,不断的压下来。
    先前赚大钱的兴奋,此刻已经被消磨殆尽。
    “也不知道陛下怎么想的,连造船这种事情,都交给了我们来做。”
    “工部的官员,都是在吃干饭吗。”
    眼看到了日落时分,李元昌终于是能歇息一会了,忍不住开始吐槽起来。
    赵节也是一脸疲惫。
    “如今东征高丽,国库告急,陛下不想从国库里拿出这笔钱来。”
    “就让太子传教令,从矿场里进行开支,毕竟造这些漕船,都是给用来运煤的。”
    李元昌不由道:“东宫的府库,跟陛下的内库,又有什么区别。”
    “对了,按照时日,殿下今日已经动身,沿路的蜂窝煤,可都是已经运过去了。”
    “这可是太子特别交代,马虎不得。”
    赵节点点头:“当然,早在一月前,我就已经让人在太子的行军路上下,安排运送蜂窝煤了。”
    “能给太子当兵,还真是幸福,喝水都能喝沸水。”
    这就涉及到李承乾的安排。
    行军喝水是个大问题,尤其在这夏天。
    常规来说,士兵行军,就是喝生水。
    哪怕说这个时代的水源算是比较好,可长期喝生水,如何不会生问题。
    其实这个时代并没有喝开水的习惯,哪怕是在后世,一直到了民国之后,国家才大力推广喝开水的观念。
    喝生水导致的问题,其实是对于王朝时代百姓最常见的病症。
    实际上有经验的将军,也会重视饮水安全问题,除了寻找优质水源外,也会有烧开水的举措。
    李承乾则是使用蜂窝煤。
    所以提前安排了赵节跟李元昌,在行军沿路的驿站进行蜂窝煤的补给。
    使军队能喝开水,减少患病的概率。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野骨(骨科1v1)痛感治愈(1v1 sm)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沈溪娇宠皇妃:殿下,我不约极限飞行私下辅导(年下师生1v1)杀死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