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调整(加更)
就在南方各地遭遇普遍旱情的时候。
红草镇北部的大片农田,此时却表现出两个极端现象。
接了海陆丰公司大豆种植合同的农民,种植的大片大豆表现非常好,哪怕是天气非常干燥,也生长得郁郁葱葱,二月底种植下去之后,就浇了三次水,现在已经开了。
而还是按照传统习惯,种植水稻的农田,一部分没有及时浇水的水稻,出现生长迟缓,植株矮小的情况。
甚至一小部分比较严重的水稻,不仅仅叶片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新叶难以展开,老叶开始发黄、枯萎。
这些水稻的抗逆性也变弱了不少。
哪怕是水库及时放水,仍然没有办法照顾到全部的水稻。
好在周围有一万亩水稻田改种了大豆,这些大豆不需要浇水,才保住了绝大部分水稻,不然用水会更加困难。
而接下来的五月份,更是水稻的抽穗期,如果还是没有下雨,那麻烦就大了,毕竟水库的水也是有限的,还会大量蒸发,除非打井抽地下水。
红草镇和陶河镇还好一点,有一万亩大豆替代了水稻,让水库的水可以集中给剩下的水稻,加上放弃掉一部分地势比较高的水稻田,可以争取保住剩下的三万多亩水稻。
但是其他地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如果附近有大河、大湖或者大水库,还可以保住一部分产量,如果没有,只能申请抽地下水浇灌了。
江淼来到了黄江河对面的梅拢镇。
这平原面积比较大的梅拢镇,西北部不靠近黄江河道地方,只能靠几个水库维持灌溉。
不过有几个村周围是没有大水库的。
比如江淼眼前的梅联村。还有靠近梅拢镇镇城西南侧的屿岭村、云路村、东家亚村等,都受到了严重的旱情影响。
这些被旱情重创的水稻田,加上地势比较高,周围没有大水库存在,因此地的水稻普遍矮小、叶片焦黄。
梅拢镇镇长陈新岗也和江淼一起,看着眼前普遍长势不佳的水稻,他面露难色:“我看天气预报,说未来一个月极有可能都没有雨,难办呀!”
“可以抽地下水临时应急。”另一个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提议道。
陈新岗无奈地说道:“只能如此了。”
江淼本来是不想过来的,但是去年讨论好的稻豆鱼项目,今年遭到了不小的挫折,让他不得不亲自过来一趟。
“陈镇,其实除了抽地下水之外,还可以使用另一个方案来缓解当地用水的难题。”
陈新岗非常好奇地看向江淼:“江总,你有什么好建议?”
“放弃一部分地势比较高的水稻田,全部改种我们公司的新品种大豆。”江淼继续补充道:“将水集中给剩下的稻基鱼塘,这样做可以保住一部分稻基鱼塘养殖的埃及塘虱,又可以将那一部分没有太多水的稻田种植大豆。”
“新品种大豆可以那么耐旱?”陈新岗瞪大眼睛。
一旁的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倒是反应过来了,他点了点头:“陈镇,江总说得也没错,目前红草镇、陶河镇等七个镇种植的大豆都没有浇水,成功扛住近一个月,我认为可以试一下。”
闻言,陈新岗思考了一会,他想到江淼和海陆丰公司的技术,便觉得这件事大有可为,便拍板定下来:“江总,我同意这个安排,请你公司和各村的合作社谈吧!”
“没问题。”
江淼很快就让种植事业部的副经理出面,和梅拢镇各村的合作社讨论,调整稻基鱼塘的种植。
很快根据地形地势,挑出了其中的7600亩稻基鱼塘,重新用拖拉机打了一遍,然后将之前冷冻起来的大豆根块种植下去。
春节后收割的600亩大豆,根部也一并被收割回来,平均每棵大豆会结12~15个根块,每一个根块都可以单独发育成为新的大豆。
因此这些根块足够种植7600亩。
随着舍弃这7600亩水稻,加上一部分靠海的埃及塘虱养殖场使用咸水、鳗鱼养殖场改用海水,剩下的2.2万亩水稻田,用水一下子获得缓解,连莲藕田的用水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江淼将事情交给公司的管理层之后,就回到了本部。
还没有消停几天。
四月底,又有人登门拜访了。
红草镇北部的大片大豆田上。
十几个研究员非常好奇和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大豆。
“教授,这品种不错呀!”一个华南生态公园大学的农学博士生仔细打量着这些大豆。
一旁的汕美农科院负责人萧碣石则与有荣焉地介绍起来:“王教授,这是我们汕美本地杰出企业家,江淼教授团队培育的新品种大豆,这一片种植品种叫仙豆1号。”
“江淼教授?”那个博士生突然想起来:“是海陆丰公司的创始人吧?”
萧碣石脸上带着自豪的神色:“是的,江教授团队去年就在本地推广种植新品种大豆,这些都是今年二月底种植的。”
一旁默不作声蹲在田陇旁的王教授自然知道江淼的大名。
王教授的名字是王英祥,目前是是华南生态公园大学的二级教授、杰青,同时还担任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研究员,2022年至今在华南生态公园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任教授、院长。
江淼虽然是狮子山农业大学毕业的,但他并没有拒绝其他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加盟。
目前海陆丰公司已经累计在华南生态公园大学招聘了近七十名应届毕业生。
本来这一次王教授团队只是来粤东考察,顺便和当地农科院合作,收集一些野生的大豆种子。
王教授的研究领域也是和大豆有关,分别是:
植物生殖发育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领域,主要以拟南芥和大豆为材料,研究减数分裂重组的分子机制及在育种中的应用探索。
另一个研究方向,则是大豆适应热带亚热带的分子遗传基础和新种质创制,致力于探索大豆适应热带亚热带环境的遗传基础,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创制新的大豆种质资源。
前天他们在鹅城农科院考察完毕,便开车来到了汕美农科院拜访。
汕美农科院负责人萧碣石一听到王教授团队的来意,便想起了海陆丰公司在红草镇等地推广种植的新品种大豆,他便亲自带王教授团队过来这边考察。
仔细大豆叶片背面结构的王教授,眉头紧皱着,然后他抬起头来问道:“萧院,这个品种的详细情况你们知道吗?”
“知道一些,毕竟海陆丰公司已经申请了各项专利,甚至连基因专利都申请了,在目前实验种植阶段,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去年就批准了实验性种植,我们单位也是协助机构之一。”萧碣石笑着解释起来。
王教授一边拿出一瓶矿泉水,一边问道:“方便告诉我们一些具体情况吗?”
“没问题。”
而王教授已经将水倒在大豆叶子上,他聚精会神观察着。
一旁的萧碣石则开口向众人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一下仙豆系列的情况,当然他知道内容,其实是初版的内容,关于仙豆系列的根系新特性,那是后期种植过程中发现的,目前还没有申报给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听完萧碣石的描述,王教授死死地盯着那几片叶子,上面的水珠不一会就被吸收了。
“竟然这么快?”另一个研究员瞪大眼睛。
王教授同样震惊不已:“大概只要十几分钟左右,就可以将叶片上的水分吸收,怪不得可以如此耐旱,这是全新的特性。”
“我还听说这些大豆根系和普通大豆不一样。”
“不一样?”王教授拿出一百块钱递给一旁的农民:“老乡,我给你一百,让我拔几棵大豆回去研究。”
“可以,随便拔。”老农民露出一口白牙,收下了一百块钱。
当然,这是看在萧碣石这个带路人的面子上,不然这种行为可能会涉及种苗盗窃。
一旁的博士生蹲下来,想帮王教授拔大豆,然而他憋足劲,却没有成功将大豆藤和根部一起拔起来。
“行不行呀?小宋你要多锻炼身体呀!”另一个研究员开玩笑着。
“不是,这大豆不对劲呀!”小宋满脸通红地解释着,然后他拼尽全力,终于将大豆连根拔起:“呼呼…搞定。”
然而王教授等人却呆若木鸡。
他们死死地看着这棵大豆的根系。
“这是什么东西?”
“难道是和土豆混种了?”
“咦?这根系是连在一起的呀!”“真的?”
几个研究员被惊呆了。
连见多识广的王教授,此时也一脸懵逼:“大豆长出根块了?萧院,难道这个品种还是转基因品种?”
一旁的萧碣石也是第一次看到仙豆系列的根部情况,他之前只看过豆苗的情况,并没有太过关注地下生长的根系,他头如拨浪鼓:“不是呀!我记得清清楚楚,仙豆系列都是传统育种技术培育的新品种。”
“传统育种可以筛选出这种高度特化的品种?”王教授要不是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很了解,他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学习了假的农学。
萧碣石尴尬地提议道:“要不我们去拜访一下江淼教授吧!”
“也好。”王教授临走之前,还不忘拔多几棵大豆。
很快他们就开车来到了海陆丰公司的临时总部。
站在实验区的大门口,可以看到背后的马宫山已经被改造了一大半,上面的四级梯田都建设了大片的大棚,不少穿着海陆丰公司制服的研究员正在实验大棚里面忙碌着。
刚刚从组培实验室出来的一个工作小组,看到王教授等人,其中一人瞪大眼睛:“王院长?”
6=9+
“你是?”王教授还真没有认出对方来。
“我是去年从华南生态公园大学毕业的黄星河,在学院见过王院长几次,院长你们这是来做什么?”
虽然不认识这个学生,但他还是微笑说道:“我是来拜访江淼教授的。”
黄星河猜测着问道:“院长应该没有预约吧!”
有些尴尬的王教授这才反应过来,江淼可不是一般人,对方每天这么忙,肯定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见到的,他赶紧询问起来:“黄同学,我来得匆忙,需要如何预约才可以和江淼教授见面?”
黄星河就知道是有这种情况,只能帮忙去询问了:“我去问一下黎秘书吧!江总一般在中午会客,现在还早着,他一般在实验室里面,是没有带手机进去的,除非遇到紧急情况,不然只能等中午。”
“没有关系,现在距离中午也快了。”
“那好吧!我先去问一下。”
黄星河急匆匆跑进去。
十几分钟后,他才走出来,手上拿到了一张拜访申请表和十几张临时参观证。
“王院,这是拜访申请表,幸好今天江总中午有时间,填好我拿进去给黎秘书留档。”
接过拜访申请表,王教授赶紧在一旁的餐桌上填写起来。
一来一回,又过去了十几分钟。
当黄星河再次回来时,他笑着向众人说道:“黄院、萧院、各位研究员,我带了你们进去参观一下我们的实验室吧!”
“这不会到影响你的工作吧?”王教授对于这个一点印象都没有的学生还是很有好感的。
黄星河摇摇头:“没有关系,我今天可以申请调岗,作为临时接待员。”
这也是科技事业部的特殊规定之一,如果有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访,可以由相关专业的员工出面接待。
“既然如此,那就麻烦黄同学了。”
“各位,这边请。”
第一个参观的地方,就是组培实验室。
自从组培苗生产工作迁移到红草镇的智能大棚农场进行,这里的一百多亩组培实验室,就变成了真正的实验室。
“这里是我们公司的组培实验室,主要在各种组培实验,目前有23名专业的研究员。”
隔着玻璃窗,王教授看到了正在培养瓶里面培育的小苗:“这是什么作物?”
“是香蕉。”
“这边呢?”
“那是青椒…”
逛了一圈组培实验室,王教授又来到了转基因实验室。
看到各种价值不菲的实验设备,众人都不由自主地露出羡慕的表情,哪怕是王教授,他其实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生物实验室。
这种级别的实验室至少需要几千万投资,加上每年的维护费用,普通科研工作者的财力,很难独自承担得起这种级别实验室运行。
特别是年初刚刚购置的一台冷冻电镜,更是看得众人目不转睛。
从转基因实验室出来。
黄星河没有继续进入食用菌实验室和生物采矿实验室的范围,因为那边涉及到真菌和细菌的研究,防护级别非常高,是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的区域。
紧接着,他带着王教授一行人,从后门走出去,来到了马宫山实验种植基地的山脚下。
“各位,这里是各种新品种农作物的实验种植基地,进入之前,有些事情我要提醒一下。”黄星河严肃起来:“不要采摘里面的任何植物,因为这涉及到我们公司的商业机密。”
王教授当然清楚商业公司对于自己种苗的重视,他点了点头:“我们理解,一定不会让黄同学为难。”
“请跟着我的脚步。”
山脚下的实验大棚里面,都是禾本科的水稻、玉米、小米、小麦、高粱、燕麦、黑麦、青稞之类。
众人看到长得千奇百怪的品种,不过作为农业工作者,王教授、萧碣石等人倒是没有太惊讶,毕竟这些千奇百怪的突变株,他们也会经常遇到。
直到他们来到一大片香蕉的种植实验大棚里面。
“这些香蕉品种已经完成专利注册,因此是可以采摘的,我看一下有没有成熟的。”黄星河笑着拍了拍一片的告示牌。
那个博士生小宋看着告示牌上的介绍,脸上满是惊讶:“这是濒临灭绝的大麦克香蕉?”
另一个研究员摇摇头:“这个品种太脆弱了,如果不解决巴拿马病和黄叶病,只能在这种实验室种植,之前省农科院从暹罗引进过几株小苗,通过组培育苗了几十棵,最后只剩下四棵在实验室苟延残喘。”
黄星河则找到了一把发黄的香蕉,拿刀子割下来。
这些香蕉本来是要在五月份才初步成熟的,但是由于今年的暖冬,加上在大棚里面,又有充足的水肥,因此四月初就陆续有香蕉成熟了。
提着这把十几条的香蕉,黄星河回到了王教授等人这边。
“各位,这就是我们公司培育的其中一个大麦克新品种,味道和传统大麦克差不多,而且抗性极好。”
王教授接过一条香蕉,一边扒皮,一边好奇地问道:“新品种?你们如何解决大麦克基因单一,三倍体无法自然杂交的问题?”
“是我们老板解决的,使用了体细胞杂交技术。”
“细胞杂交技术?这个技术的成功率太低了。”王教授已经剥开了厚厚的香蕉皮,这是大麦克香蕉的特点之一,皮比较厚,很适合远距离运输。
吃了一口,果然不同凡响。
其他人也是第一次吃到大麦克香蕉,这和目前市面上的华蕉系香蕉的味道,是存在明显差别。
萧碣石感叹道:“如果这个品种可以获得对抗巴拿马病和黄叶病的特性,那确实可以成为碾压现在市面上的香蕉。”
“萧院,你们吃的这个品种就可以。”黄星河笑着说道。
“什么?”萧碣石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赶紧再询问一遍:“这个品种可以抗黄叶病和巴拿马病?”
“是的。”
得到这个答案之后。
众人非常震惊,他们没有想到海陆丰公司还有这种技术储备,这让王教授等人越发期待和江淼的会面。
(本章完)
第159章 调整(加更)
同类推荐:
末世之占山为王、
迷雾纪元、
[ABO] 绝美将军在恋综深陷修罗场、
美梦成真NPH、
精液收集系统(NP 高H)、
异灵校园、
诡案罪5(出书版)、
小超市迎接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