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新神加冕!
中影办公楼下,雾凇正簌簌抖落风雪。
寒意顺着脖颈钻了进来,张一谋缩了缩头,旁边陪着他的副局长,和他同姓的老张道:“别往心里去,小沈还没咱一半岁数大。”
嘴上安慰张一谋不要一般见识,却恨不得双方打起来。
只有这样电影局这个裁判,才有存在感。
以往都是帮扶,每年保国产片份额焦头烂额,和院线方扯皮施压,给废物影视公司做心理按摩。
忍受学院派一边要钱,一边要放开审查的聒噪。
还没完,港台方面的小心思,以及相应的合作任务。
随着三通娱乐崛起,电影局来到了以往没有的生态位,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竟然探一探好莱坞进口片的底,今年证明了,好莱坞电影存在上限。
张一谋说:“我认为有必要回应一下,不是为了他说什么,而是说我自己认为有必要。炒作床戏确实不应该。”
老张不置可否:“随你,放心吧,今天做了安排,不会有问题。”
张一谋稍稍松了口气。
说明官方想在市场化与意识形态间寻找一个平衡,默许沈三通批评他,但同样接受他的解释。
三楼的会议中心,空调嗡嗡作响,暖气打的很足。
张一谋走进来。
刹那。
场面安静下来。
本身张一谋地位就很高,再加上一周前沈三通直播炮轰,首次半公开露面,自然吸引了所有与会的导演们,以及专家们的关注,成为了目光中心。
不乏看好戏,幸灾乐祸的人。
张一谋多少年没这么狼狈过了。
一直以来,张一谋的“大片模式”被视作中国电影产业化标杆,国际影响力也有助于文化输出,与电影战略目标一致。
08年担任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后,他就是官方认可的“国家名片”导演。
再加上作品在题材选择和艺术表达上,长期符合主流价值观,《金陵十三钗》虽涉及敏感历史,但获得电影局立项支持,并代表中国参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显示很受信任。
《金陵十三钗》达不到张伟评那个大嘴巴说的比肩《狼牙》的二十亿,也没破十亿,但七亿多是有的。
本来将会继续推动国产电影商业化进程,符合电影局鼓励高票房主旋律影片的政策导向,同时也完善电影生态结构。
不能三通娱乐一家独大吧?
不出意外出了意外。
老张见差不多,喝了口茶:“人都来齐了,咱们开始吧。”
张一谋示意自己有话说;“我想先回应《金陵十三钗》惹上的争议。”
老张说:“不急,咱不要太严肃,就当新春茶话会。”
张一谋坚持道:“我认为有必要。”
“行。”见他说到这份上,副局长老张没再阻止。
一方面需要借助张一谋的国际声誉提升电影软实力。
另一方面,《金陵十三钗》涉及了审查争议,不只是沈三通说的问题,还有基督教元素,最终版本也是经过删改后。
态度是“有限支持”。
默认影片“冲奥”,但是并不宣传,也没有全力支持其海外宣发。
不反对张一谋的电影艺术表达,但是持观望和保留态度。
如今这个局面,局里洞若观火。
沈三通炮轰《金陵十三钗》,剑指张一谋和张伟评,看似是各自的问题,实则是新旧两代领军导演的角力。
电影局现在就是端水,当个裁判,让双方不要打急眼,不要往下三路打。
今天这个场合,后续消息必然满天飞。
老张必须做足姿态——说什么都是张一谋要说的,和电影局没关系,某些媒体别来找茬。
张一谋开门见山说:“我今天就是回应沈三通对我的批评。”
现场一阵骚动。
未曾想张一谋这么直接。
张一谋翻开笔记本,说:“沈三通的批判,本质是艺术表达与时代语境的错位。”
“我的作品始终以探索中国文化内核和人性复杂性为目标。”
“《红高粱》《英雄》等影片的创作初衷,是希望用国际化的视听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而非刻意迎合西方视角。艺术表达存在多元解读,但我的创作根基始终立足于本土文化土壤。”
“我依然记得,当年《红高粱》,西方观众第一次看到中国土地的野性与血性的震撼,不是死寂和刻板,而是一种鲜活。”
“随着电影市场发展需要,我拍了《英雄》,全球票房1.7亿美元,至今是华语片海外发行纪录,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的商业潜力。”
“《英雄》也是国内首部票房破亿的国产电影,2002年全球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有媒体评价这部电影推动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
“我不敢居功,只能说这些尝试,为中国电影工业化铺了一点点路,为了今天的市场繁荣做了微不足道的探索。”
“《金陵十三钗》技术团队90%为中国班底,展现了本土工业化水平,这些尝试也为中国电影国际化积累了一定经验。”
“不同时代的创作必然受限于当时的社会语境和国际环境。”
“今天的观众和行业对文化主体性有了更高要求,这是中国电影进步的体现。”
“中国电影需要多元声音和不同路径的探索。无论是立足本土市场还是国际舞台,目标都是提升中国文化的全球话语权。”
“我尊重沈导的观点,也希望同行能共同推动行业良性竞争。”
会场中人不由暗自叫绝。
老谋子水平高啊。
没陷入沈三通的节奏,而是强调创作初心与艺术追求
淡化“迎合西方”的指控,突出个人艺术使命感,避免陷入意识形态争论。
同时承认时代局限性,展现开放态度。
谦逊姿态回应批评,既不完全否定过去,又表明与时俱进的意愿。
用过往历史成绩转移焦点,强调其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弱化“文化依附”标签。
不忘展现大格局,将争议转化为“求同存异”的行业共识,避免舆论进一步分裂。
见会场不少人窃窃私语,张一谋突然抬高声调:“我说这些不是摆资历,而是艺术评价不该脱离历史语境!”
然后迅速压低声音:“八十年代,我们连拍电影的钱都要靠海外电影节施舍。不走出去,谁看得见中国电影?”
就当众人以为老谋子铺垫完要干,谁知他话锋一转。
张一谋干脆说:“沈三通批评,我虚心接受,未来创作中,我会更注重叙事视角的平衡,既保留艺术探索,也强化本土价值表达。”
“当然,批判可以,但不能否定一代电影人的集体努力,不能否定老一辈电影人的集体努力!”
张一谋绝口不提电影细节,因为他知道这是死穴。
张伟评坚持用“倪妮玉墨情欲戏”做宣传噱头,甚至买热搜词条#十三钗尺度突破#,彻底将严肃题材庸俗化。
必须避重就轻。
也足够了。
官方这方面很宽容,只要他立场不出问题,细节都是小事情。
强调历史成绩只是一方面,重点是“电影人的集体努力”。
沈三通才多大?
二十来岁,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的问题,作为后辈依然是在前辈肩膀上往前走的,就这么急着把他们这些前辈无情的踩在地上吗?
老张忽然插话道:“张导的贡献,行业有目共睹。”
张一谋立刻接住:“是,奥运开幕式后,我本可以退休,但为什么还要拍《金陵十三钗》?因为我想证明中国导演既能驾驭家国情怀,也能处理复杂人性。”
他扫视全场,目光停在老张脸上,说:“就像当年《活着》被禁,我却从没停止用电影记录这片土地。”
老张微微颔首,算是同意。
老谋子历史记录很好,受委屈了没有往外跑,不至于撂挑子。
散会后。
张一谋钻进保姆车,对陪着来的付露露苦笑道:“沈三通说的对,我确实踏过了线。”
付露露自然不会说老谋子的不是:“我看是他会扣帽子。”
张一谋望着窗外,摇头:“一会给沈三通去个短信,事情差不多结束。”
他想起沈三通在《诛仙》剧组说的话。
冯晓刚也在拍历史战争片,题材很是文艺,华易陪着他,也不得不陪着。
相比之下,他就像是张伟评编织的网上的小虫子,挣脱不得。
此刻,张一谋从未如此迫切地想要切断与张伟评的联系。
没人比他更清楚,真正让他狼狈的不是沈三通,而是张伟评。
没有床戏没有炒作,说破天也在艺术表达之内。
张一谋不惧任何质疑。
偏偏越过了这条线。
相比于业务庞杂的华易,只有他能依仗的新画面,张伟评,却把他掌握的死死的。
中午。
沈三通的私人手机震动。
来电显示“老韩”。
沈三通调侃道:“哎,您这大领导不会是来当说客的吧?”
韩三瓶:“.你小子就喜欢堵我话,真飘了?”
“没,没有。我就是猜测。”
韩三瓶正色道:“三通,张导毕竟做过奥运总导演,适当退一步对你有好处,你年轻急什么?”
“我对张导没意见,直播的时候我一再强调这点。”沈三通不想背上抢班夺权的名声,说:“当年在学校里我为了维护他差点挂科。”
“你知道就好。”见他知道轻重,韩三瓶挂了电话。挂断电话的沈三通,下巴抵住佟丽丫的发丝,摸着她隆起的肚子,
佟丽丫问:“谁啊?”
“韩三。”
“谁,哪个韩三,韩憨”佟丽丫想着刚刚打电话时的神态,至少地位是对等的,或者尊重的,迟疑问:“不是韩董吧?”
沈三通平静的嗯了一声。
“好吧。”佟丽丫习惯了他偶尔的小嘚瑟。
挂断电话之后多轻狂,打电话的时候就有多矜持。
刚温馨没一会,沈三通手机铃声又响了,还是私人手机,沈三通不好意思:“说好陪你的。”
“你去忙。”佟丽丫无奈,也习惯了。
谈了十来分钟,见他谈完了,佟丽丫问:“这次谁啊?”
沈三通故作平静道:“张一谋那边的。”
佟丽丫很意外:“啊,他给你打电话了。”
“没有,是他女儿。”沈三通道:“不过给我写了封信,还在路上。”
佟丽丫不解:“什么意思?”
沈三通简单说了下今天的座谈会:“直白点来说,低头了,看在他以往的贡献上,放过他。”
佟丽丫惊讶的合不上嘴。
沈三通炮轰张一谋已经够劲爆,张一谋竟然低头了。
“你这什么表情?”沈三通乐了。
佟丽丫没好气:“这是张一谋,张一谋啊!”
“张一谋怎么了?”沈三通故意反问。
佟丽丫难以置信:“那可是张一谋!”
改开之后的电影史,如果没有沈三通的崛起,至少一半内容都是关于张一谋的。
公众层次也许没有深切体会,身处其中的圈内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震撼——新神加冕了,以屠戮旧神的方式。
沈三通见她激动,也不逗了:“行行,我知道张一谋是谁了。”
其实沈三通自己也意外,炮轰《金陵十三钗》没想这么多。
从私下里到半公开,再到公开,不是他揪住不放,而是问题很大。
不过现在来看,有很多意外收获。
很丰厚的收获。
首先,展现了三通娱乐的力量。
力量是需要用一次的,哪怕只有一次,也要使用。
三通娱乐悄然间,通过票房成绩、内容创新,成为了行业“定海神针”,华易、学院派逐渐边缘化。
行业生态重构,商业公司转向本土化类型片,青年导演拥抱市场逻辑。
文艺片的“跪姿叙事”失去生存空间。
文化自主觉醒,公众与从业者开始反思“西方标准”,中国电影从“迎合”转向“自觉”。
沈三通见证了变革,同时是这一变革的推手,变革也给予了他无尽的力量。
在这股强大的力量面前,张一谋要十分小心的辩解。
炮轰《金陵十三钗》正好展现了一次。
不用雷霆手段,怎知菩萨心肠?
张一谋还要说声谢谢!
不知不觉间,沈三通成为了规则的制定者。
走到这一步沈三通靠的不是垄断地位,不是来自于公权力,也没用任何见不得台面的手段。
依靠的只有内容,干干净净的内容。
以银幕为剑,劈开时代的暗疮与谎言!
此刻迎来了收获!
沈三通理解了“大音希声”四字的意思,没有轰轰烈烈,舆论悄然发生了转向。
此后也许不需要嘶吼,只需轻轻一推,那些垃圾电影,便会如多米诺骨牌般倾倒。
沈三通有一股难言的成就感。
一路走来,遭遇的攻击不可计数。
至少在电影领域,这一块阵地是打下来了,远谈不上文化脊梁,但是说一句重塑电影文化脊梁绝对当得起。
他撕开的不只是张一谋的遮羞布,更是切断囚禁自身创作的枷锁,甚至是中国电影的锈锁。
面对这股力量,张一谋不管心中如何想,也必须要退让,成了沈三通前进路上的注脚。
用玄幻一点的说法,沈三通相当于弑杀了旧神,完成了自己的升格。
张一谋的影响力虽不及沈三通和三通娱乐的体量,但其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这种地位不是金钱所能衡量,是在过去历史做了贡献,除非沈三通能回到过去,否则无法改变。
而当张一谋低头,这一切将成为沈三通主张叙事的一部分,其他导演生出拍类似题材的想法,就要想好后果。
午饭。
沈三通开了瓶黄酒,小酌了一杯。
时代变了,他已经听到旧秩序的崩塌声,《金陵十三钗》只是一个开始。
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
跪着摘来的奖杯,不如站着挣的票房实在。
佟丽丫见他肉眼可见的开心,好奇问:“张导低头,这事也算揭过了吧?”
“算是。”
沈三通轻轻点头,张一谋算是揭过去了。
不是他要改良,而是现实世界,不可能赶尽杀绝。
如果是超凡世界,他是半神,或者心想事成的神明,要做什么许个愿就行了,不用这么麻烦,可他不是。
原来也没想过要怎样,炮轰《金陵十三钗》不是带有特殊目的的行为。
只是因为它有问题,必须站出来,和其做斗争。
沈三通无意穷追不舍,这并无实际意义。
他不是为了要打倒谁,而且张一谋也不至于要被打倒。
艺术片时代、商业片时代,张一谋都做了巨大贡献。
奥运会更不用多说,确实也存在历史观问题,但张一谋不行,其他人行吗?
而且张一谋不仅相比国内同行行,比国外也很行。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含金量,在此后每一次奥运会开幕式中得以彰显。
张一谋的辩解没说谎,《红高粱》的确展现了民族血性。
因为同时代太烂。
田庄庄84年执导的《猎场札撒》,田庄庄风格代表作。
审核“看不懂”不让公映。
荷兰的导演尤里斯伊文思,当文化部的顾问,偶然的机会看了《猎场札撒》,看完之后他当晚就给领导打电话,说这是部非常好的电影为什么没通过,之后才通过了审查。
等到田庄庄在第二年拍摄的电影《盗马贼》,伊文思在看过第一遍之后表示,这回是真的看不懂了。
田庄庄只好专门再放映一次,看过第二遍的伊文思才对影片发出了赞许之声。
田庄庄的电影就是真看不懂,不是形容词,就是看不懂。
电影内核更是逆天。
78年之后,“伤痕文学”正逢其时,电影界也不甘落后。
对此,田庄庄却很不以为然,他后来回忆说,那时候“伤痕文学”在内地非常热,他很不喜欢。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在为现状歌功颂德,骨子里并没有分析国家对人的管理上的偏差,所以他要探索和伤痕不一样的题材。
说白了,骂娘(否定之前)都不够,还要骂自己(否定现在)。
都说张一谋电影剧情弱,可也要看和谁比,放眼同代的五代导演,很强。
《红高粱》在当时,真就是有一股鲜活的生命力。
而且张一谋身上有多个岁月史书,国师是一个,揶揄他迎合主旋律。
张一谋一直以来,是主旋律主流价值的代表。
然后奥运会国师成为了褒义词,这是一个岁月史书。
还有一个岁月史书,就是“农民”。
放在后世来看,这是张一谋营销自己接地气。
这个说法完全不了解以前的时代。
“农民”这个标签,也是用来讽刺张一谋的。
一些人借此说他讥讽他土,圈里的和张一谋同时代的,也喜欢用这个词,借此来暗示张一谋在电影圈没有跟脚,没有家世。
到了后世,舆论翻转,不是张一谋舆论,是大的舆论翻转。
“农民”标签成为好的了,又成了另一个岁月史书。
这个圈子确实不能细看,沈三通自己细究起来都受不了。
嘭!
新画面影业办公室内,张伟评将茶杯摔向墙壁。
电脑屏幕是《电影报》微博头条,《对话张一谋:一个时代的电影突围》。
沈三通进行了转发,这是默契的信号。
官方需要张一谋这块“国际招牌”,不允许他被舆论撕碎,沈三通也不想背上践踏前辈的名声。
悄然和解按理来说最好,但是张伟评却满腔怒火。
“谁让他擅自回应的?!”
不经他手,事办好了对他来说不是好事!
(本章完)
第604章 新神加冕!
同类推荐:
野骨(骨科1v1)、
痛感治愈(1v1 sm)、
成为金丝雀后总是被迫穿裙子、
斗罗:穿越霍雨浩,我真不是魅魔、
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
沈溪、
娇宠皇妃:殿下,我不约、
极限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