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肉肉屋
首页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203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航天飞机有助推器了(求月票)

第203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航天飞机有助推器了(求月票)

    第203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航天飞机有助推器了(求月票)
    在基地宿舍区吃完早餐后,王建昆驾驶着一辆军用越野车,往远处的航天基地开去。
    此时已经是立春节气了,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基地的内部道路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王建昆驾驶着崭新的军用越野车,从基地的宿舍区缓缓驶出。
    现在的缅北基地已经建设得颇具规模了,宿舍区已经有3千多人入住,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王建昆制造的新人类,有三分之一是基地保卫人员,还有三分之一是已经植入了脑机芯片的自然人。
    这辆开着的越野车是王建昆参照各国的军用车辆,让智子帮忙设计修改的,目前基地内已经建造了不同规格和不同性能的试验用车30多辆,由基地里的人进行试用,期间他们会不断的将试用情况报告给基地内的车辆研究所,当然车辆研究所也会经常去检测这些实验车辆。
    这是在给下半年即将规划建设的军用车辆生产线打基础,一旦完成定型后,王建昆就能根据收集来的数据来跟车辆研究所的人一起来设计生产线了。
    他一边哼着不知名的欢快曲调,一边感受着这款越野车的性能。双手轻轻握住方向盘,感受着它的质感和反馈力度,脚下的油门和刹车踏板也被他试探性地踩了踩,感受着它们的灵敏度。
    道路宽敞而平坦,越野车平稳地行驶着,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在寂静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王建昆的目光不时扫过仪表盘,关注着车辆的各项数据,心中默默评估着它的表现。
    随着车子的前进,基地的景色逐渐向后退去。道路两旁的树木刚刚发出嫩绿的新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招手致意。远处,北部山脉的轮廓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
    王建昆的心情格外舒畅,他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自由,同时也在仔细感受着越野车的每一个细节,思考着是否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优化,以便让它在未来的任务中发挥出更加出色的性能。
    大概20来分钟,王建昆就到了航天研究所,他将车子交给早已收到命令的研究所管理人员,让他去把车辆停好,他则跟随前来迎接的航天研究所所长宋裕民一行人去往研究所内部。
    航天研究所位于最靠近北部山脉的位置,这个位置常年的风速都比较低,非常有利于航天试飞,虽然现在还没有发展大型运载火箭,但是后续统一全缅,有比较合适的外部环境的时候,肯定是要发展大型运载火箭的。
    “建昆,这里就是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地面试验台了,都是按照你提供的图纸建造的。”宋裕民所长指着眼前5层楼高的金属台架介绍道。
    这位宋裕民所长是去年跟国内的军工大厂展开合作后,从其中一个工厂聘请来的,他在原来的那家军工大厂干得颇不如意,虽然他本事挺大,曾经研发成功过一款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用在了将小型靶机助推上天,但是不知是得罪了人还是怎么的,一直没得到提拔,到快退休了还是普通的的研究员。
    那次小舅派去的驻厂代表偶然得知有这么一号人,于是就尝试着跟他交流,那驻厂代表发现他在小型火箭发动机上的研究能力非常强,而且还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设计了一款推力2千牛顿,比冲260秒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不过他虽然设计出来了,而且也在纸面上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但是这家军工厂已经自身难保,能维持工人有饭吃,有基本工资发就不错了,哪里还有经费来支持他试制并测试这款不知道用在哪的发动机呢。
    不过那名驻厂代表并没有轻视他,请他复制了一份图纸,表示图纸会送到南解阵的研究所去进行论证,一旦发现可行性达标,会给他一笔可观的技术咨询费。
    不过宋裕民他对金钱不是很看重,只是对技术非常执着,他希望如果论证可行的话,能否支持他进行试制并试验。
    那驻厂代表在联系了小舅,然后又跟王建昆汇报后,得到了王建昆的支持。
    他目前正缺乏这种能独立研究,且是原创研究的人才,虽然这宋裕民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一身的技术和在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方面的研究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王建昆即使是有超能力在,也需要费不少的时间来从头摸索研究。
    现在有这么一位懂技术的人想获得支持,那必须得招揽过来。
    这宋裕民的家庭关系也比较简单,老伴已经在好几年前因病去世,只有2个女儿,都已经成家了,因为条件都比较一般,他也帮不到两个女儿什么,所以只有逢年过节来往,其他时候他都是一个人生活。
    那驻厂代表得到王建昆的授意后,开始不断的跟宋裕民聊,这郑老头可能是平时没什么人尊重他,愿意听他说那些难懂的科研畅想,现在逮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那是非常的高兴。
    在经过几个月的沟通交流,摸清楚宋裕民的底细后,那驻厂代表就邀请他去南解阵的研究所主持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首先就会支持他试制出那款由他设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并且福利待遇相比他现在的军工厂来说,那是高10倍不止。
    宋裕民没有犹豫多久,思考了1天后就答应了,后面就是顺理成章的办理了提前退休,然后在南解阵的人的帮助下来到了这处航天研究所。
    他一来就收到了任务,由他组建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事业部,先搭建一个地面试车台,同时监造由他设计的那款固体火箭发动机。
    地面试车台的图纸是王建昆提供的,他在bj的一个研究所内找到的图纸,然后经过了智子的优化。
    这地面试验台竖立在两座小山之间,底下是坚固的岗岩地基,能够将实验产生的巨大后坐力拖住不让试验台下陷。
    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台由试车台底座、测试系统和发动机支撑调节结构等部分组成。
    其作用是在保证发动机稳定的前提下,对发动机点火后的各项数据进行准确测量,以验证发动机的性能。
    从正面看去,这个实验台支架呈 l型,水平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垂直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一侧的第二安装板,测试组件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二安装板侧面安装有2个支撑架,支撑架具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安装空间用于发动机穿过,且支撑架上沿第二方向可调节移动地安装有若干支撑杆,所有支撑杆位于安装空间内的端部用于与发动机抵接以扶正发动机。
    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台是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发和测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这也是为后续的大型火箭发动机的研究进行探索和积累。
    “很好,宋所长,现在实验台已经建好,你设计的那款2千牛推力,比冲260秒的发动机也制造出来了,那就赶紧安排实验吧。”
    王建昆在观察实验台时,已经用超能力对这实验台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跟他提供的图纸十分吻合,于是让宋所长赶紧安排实验。
    这2千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将用于航天飞机的前期助推,航天飞机会在翼根处捆绑两枚固体火箭发动机,然后被大飞机带到12000米的高空释放,第一阶段将主要由固体火箭发动机提供动力,将其送到60公里左右的高空,然后在自身的旋转爆震发动机的带动下,飞往近地空间。
    所以这第一步的火箭发动机是非常重要的,王建昆已经让基地内以及缅北的其他配套工厂全力以赴的试制出这款固体火箭发动机,他来到这里也将全程观察,希望能尽快完成设计定型工作。“好的,我这就安排。”宋所长听完王建昆的话后,开始用脑机芯片指挥新人类研究助理进行试验准备工作。
    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那充满科技感的实验室内,一群新人类研究员助理们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的大脑与先进的脑机芯片完美连接,思维与行动的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一部分助理们专注地对试验台进行着细致入微的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实验的微小细节。他们的眼神锐利,双手灵活地在试验台上摸索、测试,确保试验台的各项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另一部分助理则对着测试系统进行严谨的检查,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和图表,不断调试着系统的参数,以保证测试系统能够精准地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
    还有一些助理们齐心协力地去搬运那枚等待点火测试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这枚发动机闪烁着神秘的金属光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其搬运到实验台旁边,接着开始吊运发动机。在他们的精准操作下,发动机缓缓升起,然后平稳地吊运到实验台上。随后,他们谨慎地将这枚充满科技魅力的发动机缓缓放下,并熟练地固定在支撑架上。
    当这一切完成后,另外一队人员迅速上前,再次仔细检查发动机的安装是否到位并固定好。确认无误后,所有人员有序地离开实验台,回到各自的岗位上,静静地等待着宋所长的下一步命令。整个实验室弥漫着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仿佛一场震撼人心的科技盛宴即将拉开帷幕。
    “建昆,那我就喊开始了?”宋所长在各岗位都通过脑机芯片回复准备就绪后,向王建昆请示道。
    “开始吧,接下来一切都以你的命令为主,我就在一旁观看就好,不用都请示我。”
    宋所长听到王建昆这么说,点头示意收到信息了,然后开始读秒倒计时。
    “10,9,8……,3,2,1点火。”最后的点火声有些颤抖,这表明宋所长也非常的激动。
    轰~,那枚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仿佛一头被唤醒的巨兽。
    火焰从发动机尾部喷射而出,带着强大的冲击力,那耀眼的光芒瞬间照亮了整个试验区域。
    热浪滚滚袭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炽热的熔炉之中,但科研人员们却丝毫没有退缩,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密切关注着发动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在试验台的上方,巨大的通风管道如同巨龙的咽喉,迅速将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热量抽走,以保持试验环境的相对稳定。
    而在地面上,特殊的减震装置发挥着作用,有效地减少了发动机震动对地面的影响,确保整个试验台的稳固。
    随着试验的进行,发动机不断地在各种工况下运行,科研人员们通过精确地控制各种参数,模拟出发动机在实际飞行中的各种状态。
    王建昆也一刻不停的在用超能力记录着这台发动机的实验情况,他因为能观察到最细微的内部结构,所以对台发动机的了解超出所有人。
    固体火箭发动机一旦开始点火,几乎是不可能立即停止的,内部的燃料柱必须全部烧完才能停止工作。
    王建昆“看到”内部的药柱不断的燃烧,产生的燃气从下方的喷管喷出,其反作用力不断的推着发动机。
    大概260多秒后,内部的药柱燃烧殆尽,这枚固体火箭发动机才停止了咆哮,但是实验台附近十几米内还是热浪滚滚,不能让人近身查看,此时通风系统还在持续工作,将热气吹走,好让试验台尽快降低到常温。
    实验室内的各研究人员此时是最忙碌了,他们有的开始将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将结果汇报给宋裕民,有的则还在监控火箭发动机和实验台的情况,确保不会发生危险。
    大概过了20多分钟,宋所长在脑机芯片的帮助下,将各小组分析整理后的数据进行了统一的汇总分析,得到了这款耗尽他大半生心血的火箭发动机最终的全部数据。
    “建昆,好消息,这款火箭发动机完全达到了设计标准,它的推力保持在2100千牛,比冲能达到263秒,……。”宋所长一脸高兴的将这款发动机的数据向王建昆进行汇报。
    “很好啊!这发动机基本成功了,那就再制造10枚,进行稳定性测试,确保今后使用时不发生问题,另外,宋所长,你可以抽出精力来研究更大尺寸,更大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了,中央电脑里有很多的资料,你可以随时调阅。”
    “好的,我这就通知下去,让各工厂继续制造这款发动机,不过现在就开始研制大尺寸发动机,咱们这的人员还是太少了,我怕时间会耗费很久。”
    “别担心,后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进来的,你先一步步往前走,目前这款发动机的直径是60厘米,推力是2100千牛,你试着研制更大一些的比如1米左右直径的,推力嘛越大越好,比冲要保持在240秒以上,另外你在点精力,调配一部分人手进行更小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它们未来将用在卫星,空间站以及其他地方。”
    “好,我尽力而为,哎,要是早遇到你们就好了,现在我老了,虽然有这脑机芯片辅助,但是说实话精力以及思想跟以前是差好多了。”宋所长感叹道。
    “宋所长,现在加入也不晚,只要持续的保持学习,相信你能设计出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强的火箭发动机的。”
    王建昆宽慰了宋所长良久,然后还跟他探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一些研究情况,王建昆也受益匪浅,虽然他看资料很快,也有智子的辅助整理,但是有这么一位实战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指点,他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了解更深了。
    既然这款用于助推航天飞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已经初步成功了,其基本形状,尺寸和重量也差不多固定下来了,那么他也就能够去进行下一步的航天飞机设计以及旋转爆震发动机的研究了。
    于是他驱车去往一处新建的发动机研究基地,准备在那里先制造出几种不同尺寸,不同推力的旋转爆震发动机,然后让基地内的新人类助理研究员进行地面试验。
    因为他也不知道智子设计的能不能成功,目前全世界对这种发动机的研究都还在纸面上,它最早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苏联科学院沃伊采霍夫斯基首先发现了旋转爆震这一燃烧形式;此后直到1966年,才有美国科学家尼科尔斯等首次提出了将旋转爆震应用于动力系统的理念并开展实验研究;
    王建昆目前收集到的消息是还没有任何国家进行过工程制造,所以他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数据或者可靠的图纸参考,因此这款发动机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测试才能最终定型了。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野骨(骨科1v1)痛感治愈(1v1 sm)斗罗:穿越霍雨浩,我真不是魅魔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沈溪娇宠皇妃:殿下,我不约极限飞行私下辅导(年下师生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