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肉肉屋
首页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135章 大明又将掀起一轮风雨

第135章 大明又将掀起一轮风雨

    第135章 大明又将掀起一轮风雨
    “这手中有钱又有粮,我心中就踏实啊。”
    三月二十日,南京皇宫内,朱元璋坐在书桌后面,马皇后则帮他揉搓着太阳穴。
    听到他的话,马皇后笑道:“今年上半年新稻收获,又是大笔粮食呢。”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毛笔,躺在椅子上专心享受着妻子的按摩,闭眼说道:“是啊,而且这个月光银元就三百多万枚,真不缺钱了。”
    之前朱云峰工厂银币产能不高,每天五万多枚,一个月下来也就一百多万,一年大概1300万枚的样子。
    但从去年年底到现在,过去的半年内,朱云峰与季赫陆陆续续又搞了几台冲压机过来,在造步枪枪械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银币的产能。
    唯一的问题就是银币是合成银,是朱云峰从湖南白银上市集团那买来的原材料货,大明没有合成银技术,原材料受限。
    不过好在原材料这种东西,只要货款不拖欠,人家才不管你拿来做什么,巴不得你多买一点。
    所以这东西要多少有多少。
    季赫在二月份一次性购入了大量原材料,就跑到武安当牛马去了。
    朱家坪没人,朱元璋就只能亲自跑到朱云峰家里拉货,要不是他之前就学会了怎么开自动传送带,银币都得断货。
    如今有钱有粮,就能干大事。
    积极发展人口才是根本,朱元璋打算取消丁税,再次清查丈量土地,改为亩税制度,取消国家级工程的大徭役,改为雇佣制度。
    这就意味着修运河、修城墙之类的徭役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普通百姓要负担的徭役就是本县丁役,如修本县水渠、平整田地、挖水利设施等等建设。
    如此加上之前朱标做的火耗归公,其实还是雍正那一套。
    可实际上雍正那一套也并非他发明,明朝后期就发现了这些问题,统治阶级试图改变,但阻力巨大,包括张居正改革也在于此。
    所以这些政治革新从明朝中后期一直拖到雍正时期才算是彻底解决,并且也没解决多久,乾隆后期就给废了。
    归根到底,封建时期的生产力以及士绅地主阶级的力量过于强大,想推行这套政策十分困难。
    朱元璋要不是背靠现代的超强生产力,恐怕也无法做到这些。
    “去皇庄看看吧。”
    老朱批阅了一个上午的奏折,休息了一会儿,说道:“待会就在皇庄吃个饭,皇庄产的蔬菜、瓜果都是从现代拿来的良种,地里摘的新鲜。”
    “好。”
    马皇后笑了笑。
    两个人随即出了乾清宫,乾清宫外广场上坐落着一排红色与蓝色的三轮电动车。
    按阳历来算,从2024年11月份,老朱出现在朱云峰家地窖里,到如今已经是2026年4月份,刚好一年半的时间。
    这一年半朱云峰除了给大明输送粮食、蔬菜、瓜果种子,还有银元、钢材、水泥、电线、车床、冲压机、发电机等等农业工业产品以外,交通工具自然也不能少。
    他自己在大明有一辆摩托车,季赫不会开挂挡的男式摩托车,就搞了一台一扭就能走的小电驴,朱标和朱棣他们也有自己的电动车。
    还弄了一些自行车给小皇子们。
    老朱五十多岁了,开两轮电动车不安全,于是就搞了一些电动三轮车。
    这玩意儿在县城和农村让汽车车主很讨厌,一来占地比摩托车和电动车宽,二来没什么动静,驾驶的都是老年人,稍不注意就碰到。
    但在大明。
    连自行车都才几辆,更别说汽车,那自然没什么问题。
    朱元璋骑上三轮车,马皇后坐在副驾驶。
    身后数十名背着拉栓式步枪的士兵也骑上三轮车,货斗里再蹲个五六人,浩浩荡荡地向着皇庄而去。
    此时皇庄的道路再次有了大变化。
    原来是夯土路面,年初季赫搞了大量水泥粉过来,直接修成了一条大概一个半车道的水泥路,跟村道差不多。
    虽然没弄钢筋,但又不是后八轮大卡车,普通电三轮足够了。
    正是洪武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81年农历3月,晚春临近初夏,金灿灿的阳光洒落下来,令人刺眼而又感到一丝丝燥热。
    朱元璋和马皇后这两个50多岁的老头老太戴着草帽,像两个老农夫妇一般,摇摇晃晃地驶向皇庄。
    两侧农田郁郁葱葱,绿色的水稻随风摇摆,田里偶尔溅起水,稻田鱼四处游动,青蛙的叫声熙熙攘攘。
    三轮车驶入皇庄,皇庄也变化很大。
    最早朱标迁来农户为皇庄耕地的时候,先造了一批棚户区让农户有个栖息之所,后来建造了一批夯土木制房屋。
    一排排木制房屋耸立在远处的农田边上,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村落的规模。
    “陛下。”
    皇庄的负责人过来向朱元璋行礼。
    朱元璋点点头,下了车,带着马皇后来到了田边棚子下。
    远处秦淮河徐徐流淌,周围田间道路绿荫遮天,有农夫扛着锄头牵着牛从田里往村子的方向而去。
    从宫里带出来的御厨已经去后面忙活。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一些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就端了上来。
    老朱还是很简朴,虽然现在有钱了,发达了,但却深知如今大明物资还是匮乏,最多就是有粮食。
    其余鸡鸭鱼猪牛羊之类依旧很缺乏,哪怕朱云峰搞了很多种猪过来,照着朱云峰那边的养殖场抄,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养出那么多牲畜。
    所以里面唯一的一盘肉菜,还是早上宫里太监在宫外采买的一条秦淮河草鱼。
    正在这个时候,远处季赫骑着小电驴过来了。
    “老祖宗,太奶。”
    季赫边把车停好边笑着打招呼。
    朱元璋笑道:“小季,来得正好,陪我吃饭。”
    “那我就不客气了。”
    季赫走了过来,笑嘻嘻地坐下。
    他最近忙得不行,甚至都累瘦了十多斤,下巴脸都尖了不少。
    春节刚过,他就弄了几台轮船发动机过来。
    接着又把炼钢厂的发电机组、炼钢铁的电弧炉组,以及配套的锅炉、管道之类的搞过去,又要重新组装。
    说实话,对于他这个之前的门外汉来说,已经是相当麻烦了。
    好在朱云峰之前买的是低功率发电机组,体型比较小,并且还特意让厂家简化了安装,属于订做范畴。
    不然的话,像那种几十万功率的发电机,光一个锅炉与管道的焊接,探伤检测以及仪器盘操作就是不是普通人能够搞定的事情。
    所以也没办法。
    事实上大功率发电机不是不能送,30万功率发电机买得到,也能拆开送到大明组装。
    可季赫能力有限,不是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本玩不转啊。
    就那么简单的一个低功率火力发电机组,加上配套设施,熟练的技术人员一天就能装好,他却搞了一个多月,就知道多辛苦。
    不过虽然是低功率发电机组,但炼钢足够了。
    以目前每天理论能产钢一千吨,实际上应该七八百吨来算,一年产量20多万,接近30万吨。
    这个产量放眼整个14世纪,不能说是遥遥领先吧,那也能算得上全球第一。
    毕竟在那十多台电弧炉投入生产之前,即便把大明算上,全世界的钢铁产量能不能达到10万吨,都是个未知数。
    “他们到哪了?”
    朱元璋问。
    季赫边拿碗自己装饭边说道:“刚给我打电话,已经到黄机场了,坐高铁一个小时就到县里,我已经安排人去接了。”
    “嗯。”
    朱元璋点点头道:“不知道这三个月来,标儿他们怎么样了,看了看现代的大好河山,感慨如何。”
    季赫笑道:“他们注册了微信,还发了朋友圈,好着呢。”
    “哈哈哈哈哈。”
    马皇后大笑起来:“那朋友圈挺有意思,赶明儿,也给我注册一个。”
    “放心,到时候让峰子给您弄一个身份。”
    季赫扒拉着饭。
    三个人说说笑笑,很快就把饭吃完。
    等吃完饭后,季赫就回现代了,他过来就是告诉朱元璋一声他们的行踪。
    过了两个来小时,朱云峰他们总算是回来了。
    本来带了大包小包很多在外面旅游买回来的礼品,但朱元璋在皇庄,他们就骑着摩托车和电动车过来。
    “父亲,母亲。”
    朱标和朱棣下了车,把车停好后走到朱元璋与马皇后身前拱手行礼。
    马皇后上下打量道:“你们俩去哪了,都变黑了。”
    “去了趟广东和海南,那边三月份就热死个人,不过风景也确实好,下次母亲可以去那边玩玩。”
    朱棣笑着说道。
    “嗯,过来坐下。”朱元璋招招手,然后又问道:“这次出去感觉如何?”
    朱标就坐过去坐在吃饭的八仙桌长椅上,回味说道:“感受十分震撼。”
    “哦?说来听听。”
    “孩儿没见过这样的盛世,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仅仅这些?”
    朱元璋皱起眉头。
    他喜欢考察儿子的能力。
    比如当初贬朱橚,就问朱橚在云南被贬两年的经历与风土人情。
    按道理来说,在现代社会,朱标看得更多才是。
    “自然不是。”
    朱标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笔记本道:“感受实在是太多,孩儿都记在里面了。”
    朱元璋接过去翻了几页。
    里面都是朱标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风土面貌、国家政策以及去的地方为什么会发展得那么好的探究等等。
    显然朱标确实下了功夫,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去地方旅游,而是通过这个城市来了解其中根源。
    “嗯。”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道:“做得好。”
    正在这个时候,远处田间道路上有队人马走了过来,为首的是锦衣卫副都指挥使蒋瓛。
    洪武年的锦衣卫与后来的锦衣卫还是有所区别,比如在官职上,洪武年由都指挥使掌管,有两名副都指挥使。
    这种情况到成化年间制度愈发成熟,由副都指挥使改成了指挥同知。
    由于锦衣卫是由仪鸾卫与亲军都卫合并而来,所以作为仪鸾司的老大以及亲军都卫的老大,毛骧和蒋瓛自然也就成为目前锦衣卫的一二把手。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一直跟在朱元璋身边,看到蒋瓛过来,便上去交谈了几句,过了片刻他回来躬身说道:“陛下,刚才又有一批地方锦衣卫的密报奏上来了。”
    “拿过来看看。”
    “是。”
    毛骧向蒋瓛挥挥手。
    蒋瓛随即把押送公文的马车卸下来,将一叠叠公文取出,由几名卫士摞着放到了朱元璋面前。
    等人退去后,朱元璋随即开始看起了公文。
    朱标和朱云峰也拿了一份。
    这一幕让朱元璋看了朱云峰一眼,但也没说什么。
    如今他已经知道这孙子确实不把皇权当回事,拿公文看大抵也是好奇,不会插手皇权的事情,所以倒也安心下来。
    事实上也是如此。
    朱云峰这样做并不是没规矩,而是在大明过了两次年后,他已经把朱元璋当家里老头看待。
    既然是把对方当家人,那跟家人客气什么呢?
    反正他确实不想跟对封建皇权低声下气,当初约法三章,就是如此,现代人可真不习惯三叩九拜,搞得那么严肃,那就没意思了。
    “啪!”
    “混账!”
    看了第一页公文,朱元璋拍案怒道:“地方竟已糜烂至此?”
    朱云峰好奇道:“老祖宗,您那边什么情况?”
    “崇安一民妇的丈夫被当地恶霸打死,但那恶霸却有手下替罪,且只判了两年徒刑,那民妇为此把丈夫尸体敛入棺材,放于家中七年,每年都往官府喊冤,却无人应答。”
    朱元璋冷声道:“还有当地一农夫,看去年蚕丝价格较低,便找当地一名地主借了不少钱囤积了一批蚕丝,期望今年卖个好价钱。结果借给他钱地主见去年年底蚕丝价格涨起来,眼红那农夫得利,便连哄带骗以一些粮食为定金,将蚕丝骗走,转手卖给公门衙役,农夫讨要后续尾款,被此獠以其借款不还为由,联合公门衙役,将他关进牢中七日,多次毒打。”
    “这么无法无天吗?”
    朱云峰看向自己手中的公文道:“我这边也挺离谱的,一刚新婚不久的男子被其妻子怂恿与当地恶霸发生口角,恶霸指示家丁打他,结果没想到把人打死,便赔偿五十两白银。那女的要把白银全部拿走改嫁,男子父母不同意,女子就告到衙门,差役便强行夺走了那五十两白银,女子随后不知所踪,男子父母上告无门,老父因此吐血精神失常,母亲哭瞎了眼沦为乞丐。”
    “这些地方吏员,当真是该杀。”
    朱元璋脸上愈发寒冷。
    “太伯爷,你这边呢?”
    朱云峰看朱标看公文看得沉思,便好奇问道。
    “我看的是遂安有一地主截取了当地县衙发放给乡里的新稻种,还抢夺乡民田地,甚至其中一乡民的死似乎也与他有关。”
    朱标沉吟道:“只是这都是锦衣卫的一面之词,是不是该调查清楚?”
    “我觉得十有八九是真事。”
    朱云峰说道:“这里面陈述的这些恶霸地主衙役,全杀了都没几个无辜,隔一个杀都全是漏网之鱼。”
    “为何?”
    朱标询问。
    并不是他非要刨根问底,而是这件事非同小可,涉及到很多人命,因此对于他来说,自然要谨慎谨慎再谨慎,需要调查清楚。
    毕竟他的性格不像老朱。
    老朱才不管是真是假,只要有探子上报,或者有人弹劾,他就先处理了再说。
    所以老朱冤杀了很多人,比如道同,还有四大案当中很多人甚至都不认识胡惟庸、蓝玉、郭桓等人,就这么无缘无故被牵连惨遭杀害。
    究其原因,就在于高压下胡乱攀咬,以至于牵连的人越来越多,却不加以证实的结果。
    朱标在有这样方面前车之鉴或者说从历史当中发现后来的问题,才会觉得需要认真斟酌与再三考量,以防止冤枉好人,放过坏人。
    “首先是这里面很多都涉及到当地的地主、恶霸、乡绅、衙役。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他们盘踞在当地,在当地势力强大,不能指望地方县的地主乡绅衙役个个都是好人,其中但凡有坏人,他们本身就有权有势的情况下,欺凌弱小是常有的事情。”
    朱云峰分析道:“其次是锦衣卫才派出去,在当地还没有与地方形成利益勾结,这就意味着秉公办案的可能性极大,不可能莫名其妙到地方就冤枉人。最后就是很多事情经不起推敲,比如说遂安地主截取当地新稻种的事,到地方看他们种的水稻一眼不就认出来了,其它的事情问问当地百姓,他们是什么风评,找到当事人,聊聊具体情况,一问就能看出真假,所以这里面记载应该没问题。”
    “嗯。”
    朱标觉得朱云峰说得很有道理,微微点头道:“确实如此。”
    朱元璋冷声道:“毛骧。”
    “陛下。”
    “让地方锦衣卫抓人。”
    “是。”
    “等一下。”
    朱标连忙叫住毛骧。
    “标儿?”
    朱元璋皱眉道:“有时该果断还是要果断。”
    “自然是,但程序还是要正义,不然的话督察院岂不是形同虚设了?”
    “你的意思?”
    “锦衣卫抓人,督察院与当地官府共同审理吧。”
    朱标说道:“由锦衣卫把详细审理经过上报,若是地方包庇,也能顺便治理地方官员的罪。”
    “唔”
    朱元璋想了一下,觉得没什么问题。
    里面很多案子都涉及到了地方官府,其中衙门差役扮演了坏人的角色。
    难道县衙里的官员就这么干净,全是衙役差夫的问题?
    恐怕不止。
    督察院有巡查御史,是流动性质,与地方衙门很难产生勾结。
    锦衣卫也是刚派出去,还没有形成利益关系。
    所以三方一起审,刚好让锦衣卫与督察院看看当地官员有没有在其中干坏事。
    即便没有做,可从上个月开始,各地锦衣卫陆陆续续就开始上报,下面那么多问题,这些官员一个失察之罪也跑不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点点头道:“嗯,毛骧。”
    “陛下。”
    “按太子的意思办,让各地锦衣卫与督察院尽快办理,上报到朝廷。”
    “是。”
    毛骧随即出去传令。
    显然。
    随着锦衣卫开始驻扎全国,加上督察院巡查御史风闻奏事,大明又将掀起一轮风雨。
    (本章完)


同类推荐: 临高启明穷鬼的上下两千年弃狗(强制1v1)进入恋爱循环以后(NP)大隋风云黑网行动最强雇佣军漫威里的灵能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