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袁氏一族本不凡沧桑历史未绝延
清晨的山中大雾还未消散,雾气仍然弥漫在山中的每一个角落,这似乎是哪位神祇每日必备的功课,放出重重迷雾,恍惚间让人如临蓬莱仙境,不知方位为何。青石板路蜷伏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中,又一直延伸到山顶去。
清晨的石板路上轻轻的蒙上了一层水雾,这石道久经沧桑,夹道边的垒石已被岁月侵蚀的开始脱落,这便使这古径显得愈发幽深。伴随古径而行的是“涧溪”,因水急涧深而得名,其外又以流水声潺潺作响似琴音似瑟鸣而为人称道。微风吹来,前方的景致若隐若现,给人以朦胧之感。此时树上的水滴也齐刷刷的落下将青石板拍的“啪啪”作响。
在这样的清晨有时还能听见竹篙敲地的“咚咚”响声。其实是采药人一早便上山来寻觅珍奇宝药了。这碧龙山不是寻常之地,所谓“真材异宝产良山,良山风水向东南”,按先天八卦方位来说东为离,南为乾,东南却为兑,是泽位;而后天八卦中东南为巽,是风口。正可谓风生水起,是良山也。这碧龙山山势居高,为四周群峰之最,所以其风未阻,且群水环绕,更有涧溪自山上奔流而下,故而风起云涌,水碧山青。在这风生水起的龙脉之地必然是灵气充足,山中万物得其滋养,珍灵宝物之多也是无疑。所以采药人每每上山总能采得灵芝,首乌,人参等医药至宝回去换得衣食之物。
再往后想就是有再多至宝也经不起采药人每天采挖,倘若真到那时这碧龙山不也就毁了吗。这一点倒是可以放下心来,原来这碧龙山早已有了归属,哪能容得人随便进得山来,而主人正是这袁氏一族。瞧,正说着,他父子俩就顺着青石道下来了!
只见远处有两个身影从夹山石道中缓缓走出,往这边上山之路走来。距离越近,他俩的身影也越来越清晰。待更近些,一切便了然于目。原来一个是七尺身高男儿汉,玉树临风发飘然,一双剑眉凌厉目,九寸折扇执手间。另一个却是九岁孩童,头顶双髻,身穿缎袍,端的是生得清纯本风华,虽还是个小孩便已完全继承了袁氏一族风华绝代的容貌。
说起袁氏一族那也可是大有来头,前朝有两位大相士,一名曰袁天罡,一名曰李淳风,两人亦师亦友。袁天罡在国中是出名已久的相士,早在隋末就已小有名气。至唐太宗年间,因其相术精准,不少达官贵人前来拜会,名声大振。李淳风本也是小有名气之人,痴于相术,与袁天罡神交已久,所以持重金前来拜师,最终成了师友关系。太宗对他两人非常倚重,曾将遴选龙墓的重担交于他两人。二人不仅完成重任,其后又推算出天下运势,著成《推背图》一书。太宗崩后,高宗即位,唯宠武氏,因袁天罡对武家有推算之恩,所以武氏对其极为尊宠。武氏嗜权,要求袁天罡为其推算自己运势,还要一览《推背图》,将其掌握在自己手上,以免有心人士用其忤逆作乱。武氏本为女子,意图皇位有违天理,况且天机不可泄,而李淳风却并不这样认为,他意图用《推背图》换取高位,二人争执中将书撕为两半,从此图文分存。袁天罡早算出自己有难故而早已使用奇门遁甲之术护着家人一路往蜀中逃去。蜀山自古多绝道,多少墨客留诗篇。一入蜀地便如同进了迷宫,任你七十二般通天本领也绝难施展。袁天罡祖籍本是益州,今重回蜀地也算得上是落叶归根,返本归原。后又几经辗转,经过反复推算发现碧龙山乃是龙脉之地,趋吉避凶之灵所,便隐居于此,最终躲过祸事。
袁氏一族的人从小便要熟背《道德经》,《五行相书》,《易镜玄要》等书,同时还要习得道家真气,如此才能去除自身浊气,正本清源,久而久之,道家之气越积越厚,修炼者神采也愈与众不同,更显仙风道骨。
袁道风和袁风鸣此行是往山上去,原来今天是十月初三,恰是斋期又至,祭祀之日又临,二人上山来祭拜祖宗。望着潺潺流动的涧溪和通幽古径,几百年家族历史浮上心头。袁道风想着那句代代相传的古语:“石道本非源天然,涧溪流水落深潭。七星甲子显天象,两仪四象山中旋。”他他暗自琢磨其中奥妙,却百思不得其解。小风鸣年尚九岁,见父亲良久不说话,抬头望着父亲道:“爹,你在想什么呢?”袁道风解释道:“是一些关于家族的事,鸣儿,你要记住不论什么时候这碧龙山也绝不能落入外人之手。”小风鸣眼睛直勾勾的望着袁道风:“有爹在,我有甚可怕的。”袁道风微微一笑但是眉头却泛起一层涟漪:“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才能更坚强一些呢。”原来袁风鸣出生时未足日,胎里不足,自幼便体弱多病,性格懦弱。这一点一直也让袁氏夫妇颇为担心。
一路上袁道风给小风鸣讲述很多关于家族历史的事,却道今已时值宋末之际,往事如烟不复归。两人沿着涧溪和石阶往上行,约一个时辰来到一个空旷的所在,四周被水流隔绝,宛如江中洲地,只是涧溪不似江流那样壮阔,只有一座石桥与之相连。此地处山腰之中,其下为涧溪分支合流之处。涧溪两条支流弯弯的如盘龙般从山上流淌下来,如二龙夺珠般将这一块宝地合围。此地处处碧龙山腰,但已高出周围山峰许多,故而风很大,迎合了虎虎生风之势。这一龙珠宝地自然成为袁氏一族最佳墓葬之处。祖祠立在龙脉之上无疑为子孙后代集聚了无尽福气,使子孙后代享受祖上福荫。
再往前走,一座气势恢宏的阁楼便直击眼球,正门上方一块大匾上写着四个楷体大字“袁氏祠堂”,字体方正,下笔有力刚劲,大有入木三分之势。旁边还落有小款“袁客师印”,原来是袁天罡的儿子落的款。阁楼修葺一新,四周并无杂草,必定是有人常来打扫的。
两人进得祠堂来,只见对面一排是金漆木雕祠牌位,左右四根是龙蟠烘漆顶梁柱,上方金顶是天师正道降妖图,两侧横摆是鎏金青铜古编钟。四柱呈正且形方,龙蟠凤舞驾云翔,麒麟驮宝来朝贺,龟蛇神蛟伏灵墙,好一幅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气象。袁道风从怀中取出火石对着正中间的火盆狠敲打了两下,无奈早上气候潮湿,盆里的燃柴也犯潮,过了许久才燃着,袁道风从侧室拿来三支棒香,一一点燃插在了大殿正中的香鼎内。此为主香,专用来供奉五方天神,四值功曹。此为先敬神灵,再敬祖宗,以期东南西北中五方天神护卫,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位功曹庇佑。袁氏诸位祖宗的牌位罗列在高约一丈的主台之上,下设香案,香案两侧摆着两尊青瓷卧羊烛台,看此物件颇具古风,不似本朝之物,香案正中则摆放一尊双耳香炉,恰似香炉又貌似古鼎,端的是怪异。袁道风将手往怀里一掏,一只火折子便拿在了手里,对着火盆不一会火折子就着了,他恭敬的将青瓷卧羊烛台上的香烛一一点燃。这会儿尚早,山中雾气未散,阁楼的门一开大雾便都涌了进来,不一会儿房中也是一片雾气缭绕,烛台散发的灯光在薄雾的氤氲下散发出淡淡的光晕,犹如仙气荫绕。袁风鸣在殿中观摩一圈心道:“这中间诸事还真是繁琐,却也不可怠慢。”
是时袁道风忽道:“鸣儿,据我观测,此时已至辰时,正值旭日东升,龙腾鹤翔之际,为祭祀最佳时机。”袁风鸣听到这里便走向香案之前,从袁道风手里接过线香向祖宗牌位敬拜。他年尚九岁,个头自是不及五尺高的香案,不能将祭香插入香炉内,无奈这事又有个讲究就是此事必躬亲,不然便是对祖宗不敬。袁道风只得将袁风鸣抱起插香,小孩不懂事,大意了些许,竟不小心将香炉带袖拂了下来。只听‘啪’的一声香炉已然粉碎在地。香炉破地,破地了!顿时山石震动开始出现,袁氏父子险险有些站不住脚步,只得跟随波动左摇右晃,过得一刻震动方才渐渐停息。袁道风颇感不妙,一股疑虑在心中泛起,他掐指一算,未来却是一片迷茫,竟算不出任何事来。想来袁天罡之相术一传十几代,今虽已不及前代,但也仍有些看家本事,为何今天竟会推算不出。袁风鸣此时已熟背五行相书,略知太乙神数,一种不安涌上心头,着实也有些吓着了。
袁道风慈父护儿,见袁风鸣呆若木鸡,便道:“鸣儿不必担心,带我回去仔细推演一番,定能得其因果。”
祭完祖宗父子两人便下的山来,此时已值巳时,风来雾散,日曜影清。沿途下来,各种动物虎头乱窜,惊恐万状,行至多处,野物们竟连人也不怕,只顾逃窜。父子俩你望我,我望你,甚有疑虑。
袁家相术传至今日,也是倒退了许多,可怜袁道风竟未看出这碧龙山乃是气机一片之地。所谓气机一片,便是此山之气连为一体,注于泉眼,气之一损不足为道,而泉眼一损,气必败泄。此地将自然之气连为一体以达平衡,囤积灵气促成龙脉形成,因此也能孕育灵物。当初袁氏祖先选择此地立祠正是因为如此。当时为护泉眼,袁天罡父子几人特在碧龙山设下河图五行,运用大阵将泉眼从清水池移至祠堂的香炉内,以此护住泉眼。无奈今香炉破,泉眼碎,大阵停运,灵气外泄,则灾劫必生。;
第一章 袁氏一族本不凡 沧桑历史未绝延
同类推荐:
原来我是修仙大佬、
随风续(H)、
重生辉煌神帝、
寒门仙贵、
剑武同修、
我真就想当个厨子啊、
道士不好惹(又名:古井观传奇)、
穿越笑傲江湖之倒霉蛋翻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