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丰邑过去的好兄弟,吕雉的哥哥吕泽、吕释之等,也都来跟随自己的妹夫造反了。
第一,他们不得不反,因为刘邦造反如果失败,他们也肯定会被株连处死。反正是死,不如干脆跟着刘邦干了。
第二,吕家是移民户,吕氏兄弟要向人们证明,他们都不是孬种。
他们不仅自己追随刘邦,还带来了自己的一些好朋友,如猛士冯无择。
不过,相比起妻兄吕家兄弟对刘邦的无条件支持,老父刘太公和继母李氏对刘邦的“闹事”,却感到恐惧害怕,二哥刘仲也不愿意跟随刘邦去“胡闹”。
历史书没有载明,大哥刘伯此时在哪里。从刘邦后来对刘伯的去世原因讳莫如深、始终避忌不谈来看,刘伯可能对刘邦的起兵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因为刘伯早已经娶妻生子,大嫂肯定不会同意刘伯跟随刘邦冒险。
刘邦起兵后不久,刘伯就去世了。他的去世,很可能与刘邦的造反有关。但在历史学家们没有挖到更多汉墓之前,刘伯究竟如何去世的,目前还是个谜。
刘邦的姐姐,此时应该也已出嫁,完全没有参与弟弟的壮举。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然而,偏偏是父亲和两个哥哥,一点也不给刘邦面子,都不肯支持他。刘邦的沮丧气恼,是显而易见的。
好在还有个兄弟,给他带来了惊喜。
这就是他的同母异父弟弟:刘交。
刘邦的亲生母亲改嫁后,大约也是嫁给了一个姓刘的有钱人,生下了刘交。刘交饱读诗书,家境优越。但是,他的老师正是一位儒家大学者,他本人读的也正是儒教经典。这个时候,连儒教的掌门人孔甲都下山跟随陈胜造反了,刘交当然也坐不住。
不知道是谁告诉他自己的同母异父哥哥刘邦从外边逃亡回来,要“搞大事”了,于是,刘交立即告别母亲,抛开家产,前来跟随哥哥刘邦。
在过去,刘邦很少去看从小就抛弃自己改嫁的亲生母亲,和自己的这个同母异父的弟弟也并无多少交往。但现在,刘交的到来,却让他无比感动。
刘邦虽然强烈的鄙视儒教读书人,但这个刘交是自己同母异父的亲兄弟,而且是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到来的。并且,刘交虽然是儒教徒,却并不是书呆子,平时和大哥讲话很少引经据典,这也对刘邦的胃口。
因为刘伯和刘仲的不支持,刘交到来带给刘邦的这份感动,是无以言表的。
刘交和发小卢绾两人,自此成为刘邦最为信任的两个兄弟,始终贴身跟随刘邦。
得到了老家乡亲和兄弟们的支持,刘邦就组建起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嫡系队伍,特别是一个骨干班底,更加信心满满。
他集合众人,来丰邑镇口的一颗老榆树下。屠夫樊哙亲自操刀,杀了一只肥羊。
鲜红的羊血浸染着土地。刘邦和兄弟们一起祭祀了土地神,祈求土地神保佑他和兄弟们这一去能够百战百胜,攻城略地。
然后,带着这支由丰邑子弟组成的队伍,向沛县出发。
公司开业成功要素之三:有了好的创意就要坚持。
刘邦过人品质之三:敢作敢为。
到了沛县城外,刘邦率领的已经是一支几百人的队伍。照这样下去,刘邦的队伍就会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而核心是他和他的骨干支持者。
这说明,尽管此时仍然力量弱小,但就发动一次造反行动而言,刘邦的组织领导工作做得不错。
一路上,刘邦随时关注在沛县的情况变化,始终与沛县城内保持密切的联络。负责这个联络工作的,除了樊哙,还有夏侯婴。
夏侯婴是驾车高手,他驾驶着马车往来驰骋,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消息。
实际上,这时的联络工作类似于后来的地下交通工作,还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联络员也随时可能暴露。沛令一旦知道萧何和曹参打算请回来的人是刘邦,夏侯婴就是给刘邦传递消息,那么,很可能会现行下手,他们都将是死路一条。
但夏侯婴和樊哙都是最忠贞的地下党员。他们跋山涉水,非常出色地在敌人眼皮低下完成了传递情报的任务。
最开始,夏侯婴和樊哙带来的都是好消息:沛令造反的态度确实是很明朗、很坚定的,对萧何、曹参非常倚重。刘邦只要回到沛县,萧何、曹参从内配合,就完全可以一举夺过领导权,成功举行造反起义。
因此,刘邦就下令兄弟们,加快向沛县进军。
然而,当沛城已经在望,却见另外两个人脚步匆匆,迎面而来,不是别人,正是萧何、曹参。
刘邦大喜过望,以为他们是来迎接自己的,赶快迎上去。
不料,萧何、曹参满身泥土,被大雨淋得像落汤鸡,一脸沮丧。
情况有变。
沛令已经关闭城门,禁止刘邦队伍进城,而且要逮捕他们。
原来,得知萧何、曹参请回来的居然是刘邦,而且刘邦如此人多势众,沛令顿时后悔起来。他没有忘记自己对刘邦所做的一切,难以容忍刘邦的横刀夺爱,更担心刘邦势力壮大,自己将很难控制,或许反过来会遭到刘邦报复。
沛令毕竟不是傻瓜,也终于觉察到原来萧何和曹参一直都和刘邦暗通消息,便想立即动手,下把萧何、曹参拿下。
不过,像萧何、曹参这种土生土长的地方官吏,在衙门里的眼线不知道有多少。沛县想要抓他们的命令刚出口,有人就赶忙来告诉他们了。
萧何、曹参宛如受惊的兔子,马上翻过城墙,来依附刘邦,寻求保护。
情势立即变得险恶起来,考验着刘邦的选择。
是掉头逃回芒砀山,逃命为上?
还是义无反顾,继续前进?
沛令坚守城池,以刘邦此时的实力,强行攻城不仅毫无胜算,而且很有可能是自投罗网,自取灭亡。
但刘邦选择的仍然是后者。
正如开办一个公司,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候事到临头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比如政策突然变了,官员突然换人,等等。创业者能够随机应变、坚持最初的好创意进行到底,这很重要。
革命造反更是如此。如果领头者不是意志坚强,说干就干,那么,在危险面前,队伍随时就会散点。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公司已经下定决心开张,刘邦就决定把他的造反公司开办到底,直至成功。
他的队伍迅速逼近沛县城下,近得一支绑着帛书的箭可以顺利射进城去。
从空气动力学来看,箭上绑着帛这种制品,影响飞行,加上又是下雨天空气潮湿,射不了多远。如果能够射进城去,就足以说明刘邦的队伍离沛城之近。
56、刘邦能得诺贝尔奖吗?
;
55、沛令为何不准刘邦进城?
同类推荐:
临高启明、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弃狗(强制1v1)、
进入恋爱循环以后(NP)、
大隋风云、
黑网行动、
最强雇佣军、
漫威里的灵能百分百、